分享

回应 | “说服”“铁骑”怎么读?

 星河岁月 2019-03-06

笔者在《这些字的读音改了,果真是为了迁就文盲么?》一文中,对近来讨论热烈的读音改动问题做了说明。不少读者仍有一些误解,本文希望就一些读者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说服”“铁骑”以及古诗文读音)做进一步的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今日语言学”对公众的质疑已有回应:

近日有文章对审音工作提出意见,但是文中提到的读音改动问题,多数与本次审音工作无关。有的是语音规范从来没有改变过的读音,其中一些字在古诗文中的民间变读,并未进入过规范读音和规范型词典;有的是上一次审音(1985年)调整的读音,已成为语文规范三十多年。

引起大家热议的“说服”的“说”和“铁骑”的“骑”,新的审音表做的工作恰恰不是改动,而是在维持“语音规范从来没有改变过的读音”。

“说服”的“说”,许多人读shuì,但实际上从解放前的辞书到建国初期的各类资料,从《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1978年)到第7版(2016年),向来都是读shuō,只有“游说”和“说客”的“说”读shuì。“说服”的“说”读shuō是一直以来的规范(普通话本身便是人为规范的结果),无所谓改动,读shuì实际上是最近一二十年受到港台影响而兴起的异读。在1985年版审音表(代表国家层面对普通话的规范)公布的时候,“说服”的“说”读shuō并无疑义,因而没有审音的必要。新的审音表针对近年shuì的异读,试图正本清源。说新的审音表改了,则显然是冤枉它了。

“铁骑”“骠骑”以及“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不少人读jì,但1985年版的审音表便规定“骑”统读为qí,新的审音表实际上也是在延续一直以来的规范,并无所谓改动,jì实际上属于所谓“旧读”。

针对shuì、jì的异读,新的审音表一方面希望维持旧有的语音规范,另一方面考虑到原有的读音(shuō和qí)能照顾到词义的一致性,故认为没有再增加异读的必要。如果说shuì、jì的读法才是大家心目中的正确读音,那么这所谓的正确读音本身便是不符合向来的语音规范的。

至于“其中一些字在古诗文中的民间变读,并未进入过规范读音和规范型词典”,涉及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野”等问题。笔者已经指出,普通话中“斜”并没有xiá的读音,“野”也没有yǎ的读音,xiá或yǎ实际上是类似于“叶音”的做法,即由于语音已经发生变化,古诗已经不押韵了,后人在读诗时临时改变字音。xiá或yǎ才是临时改动的读法,它们从来没有成为语音规范中的读音。有人说xiá或yǎ属于古音,读古诗要尊重古音。但问题是,xiá或yǎ很难说是真正的“古音”。而且,如果要尊重古音,那么全诗的读音基本都要改动了——古音和今音已有极大区别。

著名古音专家孟蓬生在《我们如何读古诗文》(载《光明日报》2016年10月30日,第7版)一文中已经指出:《审音表》作为国家规范适用于一切场合,自然也适用于古诗文;一些人口中的“古音”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古音”,即便是真正的“古音”(目前学界还没有一致意见),对于现代人也不具有约束力;面向中小学生的工具书和教科书原则上不应该标注真正的“古音”和所谓的“古音”;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古诗文吟诵活动和其他文艺形式中使用一些“古音”,应该得到尊重和宽容。这一说明极为精当。研究古音的学者不会主张恢复古音,正如研究古文字的学者也不会主张恢复繁体字,这出于他们对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把握。

总之,新的审音表做的工作恰恰是“守正”,而非“改动”。如果说新的审音表改了“说服”“铁骑”以及一些古诗文的读音,那无疑是极大的误解了。

以上讨论了读者反响最大的问题,至于其他字词的读音争议,详见拙文《这些字的读音改了,果真是为了迁就文盲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