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第十四讲里,我们说到牧野之战后,周武王进入朝歌,亲手砍下纣王和他的宠妾的头颅,然后挂在白旗上示众。 新朝斩下旧朝君主和妾室的头颅并示众,这件事情绝非寻常,在以往以及后世的历代王朝,都极其罕见,甚至是绝无仅有。原因有四: - 第一,之前王朝更替以及后世,并没有杀前朝君主的惯例。如商汤流放夏桀,秦国不杀东周废天子,曹操优待汉献帝,西晋收留刘禅等等。
- 第二,商纣王已死,用不着再行羞辱。要知道,很多年后的春秋时代,伍子胥为父报仇,鞭尸楚平王,会备受指责。
- 第三,古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只需逼迫对手称臣纳贡即可。如黄帝收服炎帝,纣王收服姬昌。
- 第四,纣王曾经俘获或者收复姬昌,而没有杀他,对姬发父亲有不杀之恩。
尽管如此,姬发却还是把纣王杀了、羞辱了。俗话说“异常必妖”,这件不同寻常的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和意图呢?阳光君认为原因有二: 第一, 为父雪耻。 有人认为周文王姬昌其实是在战争中被纣王俘获,然后被带到朝歌,受尽屈辱,并且被杀死在了朝歌,没能回到周国。其实,无论姬昌是被俘获还是主动示诚,以及是否真的获释回到了周国,他都有可能以被囚禁在朝歌为耻,却不会感激不杀为恩。所以,姬发杀纣王存在为父雪耻的因素。 第二, 为了瓦解忠于商纣王的人的斗志,并把商纣王的恶名坐实,这一点更为关键。 牧野之战,虽然纣王兵败身死,但我们知道此战的商军主要是奴隶,而商军精锐则在外征讨东南夷,仍然有扭转乾坤的本钱。从《史记》的只言片语,我们发现秦国的先祖恶来在牧野战死,但恶来的父亲飞廉则奉命在山西采石,本来有意回救,直到听说纣王已死,才为纣王建坛作祭,隐居在霍太山。可以由此判断传播纣王的死讯并坐实他和宠妾们的罪行,既能有效的瓦解了商人的斗志,还让周国占据了道德高点,一举两得 。

图.夙夜难眠 实际上,周国在牧野之战的胜利和随后入主中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按照实际的力量对比,商王朝不该败的这么迅速和彻底。周王朝完全消除商王朝的威胁,仍然任重而道远,辱商纣王不过是姬发稳住阵脚的一个策略。事实上,为了让周王朝站稳脚跟,姬发夙夜难眠,最终积劳成疾,享国不过2年,就英年早逝。也正是这两年里,他的举措不仅让周朝站稳了脚跟,还将让王朝源远流长。他做了什么呢?我们下回分辨! 关注阳光旧事录,看历史和现实交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