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德延 不求闻达 醉心笔墨 章德延1949年7月生,笔名章师铁,江苏常州人,美术专干,馆员。历任吴江市文联委员、吴江市书画院画师、苏州市职工收藏协会理事等职。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吴江区书画研究会会长。 自幼从师于江苏省国画院龚铁梅画师研习中国画,是龚铁梅先生的入室弟子,其作品多次参加各级美展并被海内外友人珍藏。1991年,在吴江市举办个人绘画暨藏品展览,传略已入编多部辞书。 常州画坛另一位大师房虎卿也很喜欢颇有绘画天赋的章德延,房虎卿还把自己得意的心爱之作赠送给章德延。当时的他向龚铁梅老师学花鸟,向房虎卿学山水,在两位名师的精心指点下,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 1966年,章德延考取苏州卫校,1968年分配在吴江工作。章德延至今珍藏着一张与龚铁梅的合影。那年,年近九旬的恩师来苏州看望他,并把他介绍给费新我、余彤甫等苏州书画名家,费新我当时是江苏省国画院驻苏州画家。照片上,龚铁梅长衫长须,仙风道骨,神色坚毅冷峻,章德延清俊阳光,意气风发。龚铁梅于1969年去世,章德延以“师铁”为笔名,深情缅怀恩师。 章德延与我国现代著名书画家费新我也结下了忘年之交,费新我对当时年轻的章德延颇为器重,经常为章德延指导绘画技巧及章法布局。20世纪70年代初,章德延在位于同里镇的吴江县制药厂劳动,同里盛产鱼虾,品质上乘。那时在苏州的费新我特别喜欢吃鲜活的水产品,他常常让章德延为他代购鱼虾,两人交往甚笃。 “费老脾气很好,对晚辈平易近人,我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章德延回忆说。 闻达 醉心 吴江是一座湿润秀美的江南小城,尽管章德延在吴江知名度不低,但是,毕竟不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拥有更多机会。1978年,章德延的国画《兰竹》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江苏省美术馆、苏州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主办的《苏州地区国画、书法、印章、摄影作品展览》。1981年,他的国画《苍松》入选由江苏省总工会举办的1921—1981《江苏省职工国画书法印章展览》。由此可见,32年前,他在绘画艺术上已经崭露头角。1995年,他的花鸟作品入选《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一书。1996年,国画《荷鱼图》入选日本内滩汀美术展。 少小离家,第二故乡吴江给了他成长的空间,也使他深深感念这方热土。1984年,章德延调入吴江文化宫工作,还担任吴江画院兼职画师。1991年,吴江市文联、吴江市书画院等单位联合为他主办了《章师铁绘画暨藏品展览》。 花鸟虫鱼,梅兰竹菊,江南水八仙,章德延都画得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展现出生命的律动和自然的和谐。《闹春》、《玉堂富贵》、《映山红》等作品,呈现繁花似锦、鸟儿成双、圆满祥瑞的喜庆气象。这些色彩鲜亮明艳的作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章德延并没有停止探索,在色彩上大胆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他的作品从鲜亮明艳转到清雅沉厚,更显笔姿、韵致,清逸、简静的风格让人眼睛一亮。如《墨龙》,仅用水墨留白,巨龙腾空、乌云翻滚的景象跃然纸上,它正张牙舞爪,震天动地的嚎叫声响彻云霄……赴革命圣地井冈山采风后所作的《龙潭飞瀑》,用清新洗练的笔墨,描绘层峦叠嶂、飞流直下的壮美风景,又用精致细腻的线条展现人们登临饱览美景的层层台阶,在山石的用笔上老辣冷峻,此幅作品技巧娴熟,意境悠远,不禁令人想起“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千古咏叹。 近年来,章德延在作品的落款上经常用“松陵桃园居”,这也正映照出他恬淡宁静悠然的心境。以画见心,以心养画,章德延守得住静气,锲而不舍地追求艺术境界。记者看到,在章德延的画室中,几只衣柜放满了宣纸和画作,屋内纸香四溢。如今,钟爱“桃园居”的章德延,可谓桃李满天下。十多年前,有学生家长慕名登门请他教孩子绘画,他精心备课,悉心传授,还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辅导老师。他的学生秦怡是吴江第一位通过美术考级十级的学生,现在秦怡已在美国学习。而在此后,更有数十位学生经过章德延的辅导,获得了美术考级十级证书。这在吴江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胸襟开阔,谦诚豁达,不擅机巧,不求闻达,这是章德延的品性。每到一个城市,他最爱去的是当地博物馆,揣摩经典作品,学习名家技法。已是白发染霜的花甲之年,他依然醉心艺术,回望前辈成就,踏上艺术的云梯登高远眺,默默求索,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奉献自己的力量。 说来也巧,在章德延家的小庭园里,有株栽培了近30年的银桂,年年十里飘香。初冬时节,树上结满了青橄榄色的果子,令人称奇。这倒似乎印证了章德延的书画艺术人生,默默开花,默默结果,默默奉献,用醉心于笔墨的方式诉说衷肠,令绘画艺术的乐园满庭芬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