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惊蛰!

 酌海庐主 2019-03-06

万物复苏之际,全年的第三个节气。民间盛传: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于是鸟儿们都在欢呼“惊蛰了,要有虫吃啦!”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有谚语云:“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有雷声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兆头。

当然,惊蛰之后,就是春暖花开的仲春之始了……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惊蛰一过,人们也开始陆陆续续地外出春游,开耕田地,放牛唱春了……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惊蛰时节,虎也醒呀!哈哈哈,这幅画中的虎儿太可爱了,懒也懒不成,醒又不想醒,藏又藏不住,真有些像某些喜欢赖床的人儿哦!

国画惊蛰!

虽说惊蛰之时,春已暖,但冷寒之气依然在,捂一捂,还是很重要的。不要一见花开艳丽,阳光明媚,就忘了倒春寒的料峭了哦!所以呀,我们慈悲的国画家还是画了一些惊蛰冷的画提示我们!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惊蛰还有一些有趣的习俗,很值得大家了解一下的。首推就是惊蛰“炒虫子”以祈愿驱虫的习俗。即惊蛰这一天,一些地区要炒豆吃。

比如广西金秀的瑶族,在惊蛰时家家户户都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兴起之时还要来个大比赛,看看谁吃得又快,又响亮,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而已了。

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打小人”,目前南方还有很多地方流传这个习俗。

“小人”是指那些喜欢挑拨离间,惹是生非的人,亦可象征无故惹来的是非或恶运,而通过打小人的仪式,以祈求消灾解困,化险为夷。

打小人的最佳时间是惊蛰日傍晚七点,地点则一般在阴暗的地方进行,例如桥底。在香港,铜锣湾及湾仔之间的鹅颈桥便成为了打小人的热门圣地。

国画惊蛰!

好吧,在这么一个热闹的气节里,总有一些修行的高人,独处静心,感悟人生……

国画惊蛰!

国画惊蛰!

总之,惊蛰之后,就是真正的仲春开始了,万物复苏了,一年之计最最要紧的时光到来了!加油吧,亲爱的朋友们,祝福您一年又一年,年年红火好收成!

国画惊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