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厕所文化发展史,古代中国街上没有女厕,女子想上厕所该怎么办?

 铁血老枪 2019-03-06

俗话说“人有三急”,即尿急(小便)、便急(大便) 、屁急。“三急”来临之时,憋是憋不住的。虽说说这“三急”,有点难登大雅之堂的意思,但却与人性的发展息息相关。其实“三急”体现的不仅仅是“人性”,更是见证历史的兴衰与文化的变迁,这个文化便是“厕所文化”。

厕所文化发展史,古代中国街上没有女厕,女子想上厕所该怎么办?

对于现在而言,外出上厕所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商场、步行街、街道上都配有公共厕所。但有人想过没有,在落后的古代社会,人们在外出时遇“三急”,又该如何解决呢?自古以来,“男女有别”。因此在“上厕所”这个事情上,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相比较于女性而言,男性在外出上厕所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了,用杂草、土石等遮挡一下即可了事,但论卫生条件而言 ,就不是现在能比拟的了。

厕所文化发展史,古代中国街上没有女厕,女子想上厕所该怎么办?

说到厕所文化,其实在古代也是有着很多趣味故事。就以郑成功攻打台湾来说,荷兰人依靠强大的城堡作为依托,跟郑成功比拼耐力,但当时的郑成功似乎也不着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原因便是“上厕所”。因为荷兰人长期固守城堡,随着食物的消耗完毕,相应地废弃排泄物便多了起来,时间一长,那浓重的气味,根本受不了。其实就以“守城”而言,中国古代的城墙上也是修建了厕所,目的就是为了快速投入战斗,但时间长了也不行。

厕所文化发展史,古代中国街上没有女厕,女子想上厕所该怎么办?

再说回古代外出上厕所之事,其实在古代,街道上是没有所谓的“女厕所”的,这就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杰作。因此,女性如厕便被视为不雅之举。一直到近代社会,女厕所才慢慢被设立。在民国前期,会发生“男子误入女厕”的事情,因为在很多人眼中,大街上的厕所其实还是以“男厕”为主。那么民国之前的女性,“如厕”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厕所文化发展史,古代中国街上没有女厕,女子想上厕所该怎么办?

在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中,女子的义务便是“相夫教子”,受“男尊女卑”思想的约束,一般情况下,女性是不允许外出的,只能待在家中,那么也只能在家中上厕所了。但古代的厕所远没有现代这么高级,一般都是用木头等材料做一个类似现在马桶之类的物件,以供人如厕。至于女性在外出情况下,上厕所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是自带“简易马桶”,找个无人之地解决就行了。由此可见,“厕所文化”的变迁,其实也是一种思想的解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