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成功攻关香菇液体菌种技术 规模化应用引领产业发展新风向

 东营菌物科学 2019-03-06

香菇液体菌种中试表现

日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良繁中心团队对外宣布,香菇液体菌种技术历时4年研究已经取得成功,并在共同研发单位延边德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试并获得稳定表现。

3月4日,易菇网工作人员一行在延边德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地调研,该公司采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香菇液体菌种新工艺的中试出菇房内,菇型圆美、菇柄适中的香菇长满了整个菌棒,工人正在分批次采收,场面颇为壮观。

采用香菇液体菌种技术栽培的香菇

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谭琦研究员介绍,团队成员历时4年多时间,目前实现了香菇液体菌种性状稳定、工艺成熟、产量与固体菌种无显著差异等突破性进展。

香菇被誉为中国“国菇”,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1/4,占全球香菇总量的90%以上,我国也是世界香菇生产第一大国,产值达1100多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香菇的生产方式也在逐步转型升级,不少产区已从传统家庭小作坊式向设施化制棒、生态化出菇的模式转变,因此对香菇生产工艺、产量及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德康公司中试基地

谈及为何要进行香菇液体菌种的研发应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良繁中心团队成员高级农艺师周峰向易菇网工作人员介绍到,菌种生产是食用菌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关系到整个产业的成败。过去传统的香菇制种工艺主要采用固体菌种逐级扩繁生产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最后才能扩大到栽培袋的生产,整个过程中接种量大、劳动强度大、工艺繁琐、杂菌污染率高、生长周期长、菌龄不一致等种种弊端都大大制约了香菇产业的转型升级。相较于传统固体菌种的生产工艺,香菇液体菌种具有制种时间短、接种效率高、定植封面快、发菌周期短、菌龄整齐一致、污染率低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十分适合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已成为香菇菌种生产的发展趋势。

自2015年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良种繁育中心团队便集结力量对香菇液体菌种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和推广,申请相关课题,先后与湖北随州、河北平泉、吉林延边等地多家香菇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经过4年多的时间,对液体菌种的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pH以及液体菌种配套的栽培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解决目前香菇液体菌种在生产应用中死菌种、产量低、畸形菇等问题,获得了较为成熟的液体菌种配方和发酵工艺,并采用符合国情的设施化制棒、生态化出菇的管理方式,实现规模化应用。

研发人员李玉、周峰观察液体菌种出菇情况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良种繁育中心团队成员高级农艺师李玉向易菇网工作人员介绍到,该所在德康公司基地的香菇液体菌种试验目前已中试成功,通过对液体菌种碳源、氮源、碳氮比和pH的研究,获得了高效低成本液体菌种配方,通过对培养温度、接种量、通气量的研究,获得成熟的液体菌种发酵工艺,通过对培养温度、新风量和菌龄等研究,获得合适的液体菌种配套栽培工艺。与固体菌种相比,制种周期缩短60-70天,每棒节省菌种费用0.1元,发菌时间缩短7-10天,出菇产量与固体菌种没有显著差异,但出菇整齐性和均匀性得以明显提高,大大降低了死菇和畸形菇,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一成果也极大地促进了德康公司香菇菌棒出口业务,目前在美国、韩国、日本的基地得到稳定和可靠的验证,下一步将于今年9月在德康公司安图县的新的工厂中规模化应用这一技术和工艺,引领香菇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