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玉玲 | 我说地名:一座有庙的村庄

 yudakuhe 2019-03-07

大家集资修的村庄彩门

一座有庙的村庄

文 | 孙玉玲

今生有幸,出生在一座有庙的村庄。

村庄在祁连山脚下,不大,只有60多户人家,百分之八十姓孙,估计是一个祖先的后代,被人叫做孙家庄子。其实在我们那里,孙家庄子有三个:孙家大庄子、孙家小庄子、孙家鼻梁庄子。我所在的村庄是大庄子,根据称呼,其他两个应该是从这里分离出去的。村中也有周、宋等十几户杂姓,但于他们并没有什么排斥,对这些人家的红白喜事、家常琐事,大家的热情也都和对本姓人家并无二致。村庄留给我的记忆,除了抬头就能望见的巍峨的祁连山,更多的是她的温暖和亲切。

村里的池塘和北面的庙院

村庄的北面是一个大池塘,在村里还没有通自来水之前,它是全村人、畜的生活水源。夏天里,每每清晨,家家都要早起挑着水桶去挑水,早去的目的是能赶在水被更多人舀动变浑浊之前挑到最洁净的水。所以,早上的池塘是最热闹最神圣也最有意思的,最早的人会在离出口最近的地方打水,后来的人看到这个地方的水已经被搅动而不清澈,就会挨着这个地方向两边延伸,等村里家家的水缸都满了,整个池塘的边沿就都湿漉漉的了,村庄也就活起来了。随着太阳高升,池塘逐渐热闹起来:水里的鱼儿开始游动,天上的飞鸟因少了人的打搅,就在池塘边踱着碎步喝水了。当然,村里的牲畜们这时也被带到这里,人们随便找个地方打一桶水给它们,让它们咕咚咕咚喝个够,来赶走一晚的困顿,开启新的一天的劳碌。

修葺后的庙院门

寒冬时节,池塘结了厚厚的冰,村里人拿着大斧头敲个大窟窿作为取水的地方,大家叫它“冰眼”。当然,每天想早去挑干净水的人手里也必然要拿一把斧子,因为一夜的寒冷又会让“冰眼”合上它的“眼睛”,人们就不得不每天早晨用斧头来“唤醒”昨夜“睡着”了的它。寒冬腊月里,池塘往往会穿上厚厚的雪衣,但寒冷依然挡不住孩子们寻找欢乐的热情,厚厚的白雪上一排排“人”字形的脚印,是我们欢乐的音符。雪层里,从池塘边延伸到池塘底的几条尺把宽的光滑冰带,被我们叫做“马儿”。黄昏或晚上,几个伙伴相约来到这里,手里拿着木板,或者就地取材敲几块平整的冰,拖到池塘边“马儿”的高处放好,人坐在上面,被同伴一推,顺着“马儿”就滑到了池塘底部。有时因把控不好,会被摔的四脚朝天,但在大家的欢呼轰笑中,摔跤的小伙伴也就忘记了疼痛,爬起来再次走向“马儿”的顶端。欢乐也就这样继续着。大人们偶尔也会到池塘里来看看,他们是担心我们一不小心滑倒冰眼里去了,所以有时候他们会拿厚厚的芨芨草席子把冰眼盖上。

新修的照壁。

如今,家家通了自来水,但这座池塘还依然存在着,村子里的人们把它原有的土围墙拆掉,大家集资买了蓝色的镂空栅栏围住了它,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已变成了村里人的一道风景。每当灌溉农田的水经过村庄时,不论谁,都会如往昔一样,引来水将池塘灌满。还有两位老人不知何时从何处移栽来了几株芦苇,年近古稀的父亲前几年又从别处的池塘里舀了许多的小鱼放了进去。每到暑假,村里的孩子都聚集在这里垂钓,也常有许多不认识的大人或小孩来这里钓鱼。小小的池塘其实并没有多少鱼可钓,即便钓到了,也只是几条禁不起大朵快颐的小鱼而已,大多数时候,钓鱼的人还是把它们放回池塘去了,那些鱼摇摇尾巴,游向深处,开始了它们的重生。想来很多人也不是为钓鱼而来,只是来享受村里的悠闲和惬意罢了。去年冬天回家,看见池塘里立着一座高近十米、晶莹剔透的冰山,很是有些震撼和意外。回家问母亲,居然是父亲和村里几位老人的杰作!望着它,我一时竟泪流满面了。

拆去了土墙的池塘被换上了蓝色的铁栅栏

池塘北边一墙之隔就是被村里人叫做“庙院”的地方,里面坐北面南坐落着由一座正殿和一座偏殿组成的庙。庙被人叫做“三官庙”,所谓“三官”是天官、地官和水官。据说天官是掌管天堂的神明,地官是掌管地府的神明,水官是掌管海洋的神明。庙的殿堂里面原本也是有塑像的,但在非常岁月里,它们也未能逃过被毁的命运,留存下来的只有墙壁上的很多壁画,据县里和村上的一些文化人考证,壁画和庙的历史归属都在明代,壁画多是天曹地府、因果报应等劝人为善故事。庙院里东西两边是后来新修的土坯房,西边一座是村里的仓库,东边的是一大一小两间。当年,村里的学校只设一、二两个年级,到三年级就得去离村二里多路的镇上了。东边的房屋就和庙里的院落共同承当了学校的使命——大的是教室,小的是老师的办公室,院落就成了校园。

关于庙的历史的相关资料。由村里在县城上班的几位长辈搜集、整理、撰写

庙里的壁画。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了。

村里人最重视的就是庙院。除了它的历史,更主要的就是它是村里的学校。

庙里上课的老师就是村上的人,在不上学的时候,我们叫他大爹,也就是大伯的另一种亲切的称呼。那时候,他经常用一种我们很喜欢的上课方式:他布置完语文的写字组词,或数学的加减乘除后,就会把我们放到院子里的地上来完成。完成这样的作业往往是别致的:它们是用各种各样的“笔”写到大地上的。所以,每每这个时候,大家就开始占自己中意的地盘了:或是院子里一块平坦的地方,或是一块有阴凉的地方,或是跟自己关系要好的同伴相挨的地方。孩子的标准是各不一样的,所以纷争也就少了许多。占领了自己的地盘,拿出自己的“笔”,画好自己的“作业本”,就开始了另一种模式的学习。而在大地上写字的“笔”或是常见的石子,或是坚硬的土块,它们常常被磨得光亮圆润,带着体温和一种特别的气味,伴我们度过了贫瘠清苦而又快乐丰富的童年求学时光。

曾经的教室和老师办公室。以前是土坯房、木制门窗,现在被修葺后加了红瓦、铁门和铝合金的窗户。


宽阔的院落曾经是我们写字、嬉戏之地,今天已成了村里人们参拜神灵和消闲之地。原来厚重、破损的木制门窗已被置换成敞亮、镂空的了。

在庙里上学时,村里的孩子大多是七八岁的样子,最大的也超不过十岁。这个年纪是好奇的年纪,也是调皮贪玩的年纪。那时候,大殿的门是紧锁的,因为它里面还盛放着村里的集体财产:村人红白喜事要用的四脚大方桌、芨芨草矮圆筐、锅碗瓢盆、大铁锅,集体化时代用过的一座木制的大风车,还有其他一些没被分产到户的木材等。家里人也经常吓唬调皮吵闹的孩子:再不听话,就给庙里官老爷把你投到地府里去。所以在庙里上学的时光,对它充满的是好奇、害怕和敬畏。有时候,胆大的孩子在天气晴好、阳光充足的时候,扒在庙门上,试图从两扇门的狭窄缝隙里看清三官的模样,但似乎从来有没看清过。我想,一是因为里面的光线不足,更多的恐怕还是被恐惧驱使,即便看见了,也不知道看了些什么。

村里新增的篮球场。

庙给我们最大的快乐是它宽阔的廊檐,在雨雪天,我们在廊檐下边踢毽子、丢沙包,估计那些欢快无羁的笑声曾经一定让严肃正经的三官老爷们头疼过。有时候不小心会把毽子或沙包从门缝或窗户缝里掉进去,大家在沮丧一阵后就想办法取出来,手和胳膊够不着,就找棍子来帮忙,有些距离太远了,就只能开庙门去取了。父亲当时是村里的队长,拿着庙门的钥匙,钥匙是不能随便给人的,家里有人来取钥匙的时候往往就是村里要办喜事或是丧事的时候。所以,要让父亲拿出钥匙是件不容易的事,有时需要母亲帮忙,大多时候,我都谎称是某某某的铅笔、削铅笔的小刀或橡皮擦掉进去了。我知道,如果说了沙包或毽子,一定会招来父亲的责骂,那它们就会永远躺在里面“不见天日”了。只有如此说,父亲才会在叮嘱一番钥匙不能丢了等等的话之后把它给我。每每拿到钥匙,我是不敢一个人开门的,也不能让一大帮孩子都进去“打扰”神明,于是常常找一个胆子大的男孩和我进去,其他的人站在门口,我和他拿到东西就匆匆逃出那个感觉阴森可怖的地方。那时候,虽然我多次进入过庙里面,却从未抬头看过里面壁画上三官的真容和庙里的陈设。

宽阔的廊檐也有了新的用处。

村里人家的汽车和大步迈向幸福的老人。

村庄的岁月曾经因一代代人的离去一点点在溜走,庙院也随着学校的撤离变得落寞了,朗朗的读书声和无羁的欢笑声早已远去,那些曾令我们敬畏和恐惧的壁画也在岁月和雨水的冲刷下日渐模糊。前几年,在父亲和几位年长者的提议下,村里决定对它进行翻修,那块被立为县级文物的石碑只争取来了很少的资金,村里人决定集资修缮,最后大家捐助的款项居然超过了修缮的费用。尤其父亲,除了捐款,又砍倒了他养护多年的四棵大树无偿献出。在外面工作的我、弟弟、妹妹都表达了心意。修缮期间,我曾回村一趟,看到村里人热火朝天地在庙院里忙活着,大殿的旁边还摆着各种各样的贡品。听母亲说,每天都有人自觉送来烟,酒、茶水。我想或许是村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寄寓和表达着他们的某些愿望和感念吧!那天,村里一位爷爷辈的人夸赞了父亲和我们姐弟兄妹,尤其称赞了我和妹妹,因为我们是嫁出村子的女儿中仅有的捐献者,他认为我们的行为是在给父亲长脸。可事实上他哪里又能理解父亲和我们姐弟兄妹对这座院落的感情呢?父亲曾将我们送到这里,而他,也曾掌管过这个院落里的某个角落;而我们,是从这里出发,走向他乡,走向了美好。修缮的人群中,除了几位长者,最操心和积极的就是已故去老师的大儿子,看着他忙前忙后的身影,我想他对于这个院落的情感也同我们是一样的吧!

维修碑记。

捐款名单被刻入碑上。

今天,修葺一新的庙院又恢复了热闹。庙门已不再上锁,它也就不再那么令人生畏,人们可以随时到这里来瞻仰三官的真容;年节时,不时会有哪家的贡品摆在三官的脚下供它们享用;有时还有不知从谁家拿来的音箱也会被安置在宽大的庙檐下,播放起古老的秦腔或是流行的音乐。院子里支起了乒乓球台,旁边的教室里摆上了桌凳。冬闲时,经常会从这里传出女人们跳广场舞的音乐声和笑声,男人们“码长城”的麻将声和嬉笑声,当然也有孩子们乒乒乓乓的打球声。这里已成了村里人农闲时的聚会和娱乐之地。书声虽已远去,但村人们鲜活而响亮的声音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依然回荡在庙院中,响彻在村庄里。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