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

 LDS551 2019-03-07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易经》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称誉,当代心理学史家把中国看作是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独特的心理学体系。


  在本文中,我们以《易经》为基础,分“易经中的心字”,“易传中的心意”和“易象中的心理”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易经》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心理学”。同时,我们也将比较与分析《易经》对西方心理学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易经》与分析心理学所建立的关系。

  1易经与心之意义

  我们将西方的Psychology翻译成了“心理学”,其中最大的特色莫过于使用了“心”字。尽管西方心理不的研究对曾以有“灵魂”(soul)、“意识”(consciousness)、或“行为”(behavior)或“认知”(cognition)的不同强调与变化,但是一个汉语的“心”字,却囊括了迄今为止所有心理学家对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易经?系辞上》中有“圣人以此洗心”的描述,基中涉及到了“心”,反映着《易经》之心理学的深刻意蕴。《易经?系辞下》中还有易之“能说诸心,能研诸虑”的总结,《周易折中》释其本义为:“'说诸心’者,心与理会,乾之事也。'研诸虑’者,理因虑审,坤之事也。”(李光地纂(刘大钧整理).周易折中.成都:巴蜀书社,1998.955,247,8,3)更是明确地表现出了《易经》中所包含的心理学理想。正所谓“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