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群经之始,一方面从哲学的角度指导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另一方面,《易经》的占卜功能始终神神秘秘、隐隐约约,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个人说自己会卜卦,那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觉得这个人顿时神秘起来。 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很喜欢《易经》,但他却忠告世人:不占而已矣。这更加增加了《易经》的独特的神秘感,但其实通过对《易经》逐步了解,其实可以看出《易经》并不是那么发杂神秘,其实它无处不透露着对生活的感悟,及劝人向善,引人从善。 《易经》讲道,而对于道讲得最早、最系统的是道家鼻祖老子。辩证法思想萌芽于《易经》体系也出自老子,而老子由万事万物的对反现象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辩证法,发端于《易经》而体系的建立则完成于《老子》。 从中国早期社会来看,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落后,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当遭受意外的天灾人祸后,就萌发出借助于神意预知以达到趋利避害的念头。基于此,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黑格尔说过:“《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业。”这很容易让我们看出,《易经》讨论的不是神秘的人神鬼怪,而是很贴近生活的需要,甚至讲为人处世的道理。这里可 .......... |
|
来自: LDS551 > 《61.4/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