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笨蛋没活路:乔丹的一生 课程日记

 广西梁建闻 2019-03-07

高中部精英小组:张钟瑞

2015/11/20

一、见、识、智

 见、识、智,是通过观察事物学到东西的一个流程。它们之间往往是一层层往下梯进的关系。先有见,才有识,有了识才能有智。

 见,指的是看见,了解。比如看到外面有个人因为停车需要收费,而跟收费员争吵。我们大部分人在看周围事物时基本都停留在这个层面,看东西仅仅只是看到了,知道了,然后就没了。这就像福尔摩斯说过的You do see, you just don't observe!(你看到了 只是不会观察)。

 识,指的就是福尔摩斯所说的“观察”,也就是你真正看到了这个东西,而不是一瞟而过。比如前面的例子,如果仅仅只是“见”,你看到了这个东西,你忽略了这个东西,你接着干自己的事情。这就像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样,没对你造成任何影响。有了“识”,就有了思考。开始想那边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他们会互相争吵?这点也是大多数人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

 智,指的是智慧。你能将你观察到的东西变成你的智慧,你的本领,那就成功“转识成智”了。比如你不光思考了那个人为什么要与收费员进行争吵,你还更加明白了人性是怎么回事,更加了解了人类的劣根性。这样一来,自己日后就知道该怎样面对这种事情,怎样利用这些人类的劣根性。这样,你就相当于真正吸收了这件事情,成功将这件事情变成了你的智慧与能力。

 如何才能做到以上几点?前面两点都比较容易,“见”甚至都不需要刻意做到,因为每个人只要“睁开眼睛”,愿意去看,他就能够看到。“识”虽然难些,但也仅仅是缺乏思考而已。所以对于这点,只要提升自己的觉知力,提醒自己在面对各种事物时都要保持觉知力,都去思考这个东西是在怎么回事,为什么它会出现在这里,就可以了。换而言之,这两点主要看的都是自己的愿心,愿心够强,就可以做到。

 但转识成智就没那么容易了,即使你很想做到,不断的尝试去做,你可能依然做不到。因为要想转识成智,首先得学会总结,总结出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其次,要懂得思考,能推理出为什么这件事情会发生,以及它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等。最后,还要能真正将这些东西吸收,并在今后用的出来。很多人在第一点就已经卡住了,因为第一、他们可能往往不懂得总结。第二、由于思维有限,很多人也总结不出什么东西,它们可能看不透是怎么回事。就像前面的例子一样,很多人可能根本搞不清楚为什么车主要为了这么一件小事争吵起来,不知道他的心理想的是什么,自然也无法真正了解这件事情。第二点相当于继续引深、举一反三等,你要通过这件事情思考出更多的东西。很多人连总结这一点都无法做到,自然有更多的人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不过这也很正常,因为大多数国民也没怎么进行过思维方面的训练。第三点也是最难的一点,你要能真正吸收,并将其用到自己身上。比如了解车主为什么会争吵,模拟如果自己是那个收费员,我应该如何与车主进行交流。等日后再面对这种人物时,即使可能不是同样的一件事情,但由于我已经掌握了这种人的心理个性,我将更轻易,也可以更友好的与对方沟通。之所以说对大多数人来讲,这是最难的一点。因为大部分人(特别是成年人),很多已经丧失了吸收与学习能力,他们想吸收都吸收不了。即使别人告诉了他们这个观点,等他们再次面对这种事情时,又会变成以前的老观点。要想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可以直接回想一下,自己以前参加过的各种培训,你从中吸收到了多少?虽然台上的人可能水平很高,讲的东西很有道理,时间也持续了几个小时。但如果你能真正掌握并用出来他讲的哪怕一个核心道理,你就已经很不错了。这还是最简单的,是别人直接告诉你要怎样做。如果像之前一样自己思考应该如何做,难度只会更高一筹。

 虽然被称为“见、识、智”,但这里的“见”绝不仅仅是看见。如果光能从眼睛看到的事物中学到东西,那未免也太狭隘了。毕竟一个人一生真正见到的东西,实际上也没多少。更何况在很多时候,你可能就只有一次看的机会,如果没有处理好,就直接玩完。所以这里的“见”并不仅仅指的是用眼睛看到,而是你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的事物,都可以被称之为“见”。比如你看了一本书,从书中学到什么东西。你看一部电影,从电影的场景中开始思考。你听朋友讲了什么事情,便相当于“见”到了什么事情。

 一旦用这样的方式了解“见”,便会发现世上需要思考的东西非常之多。实际上,几乎任何事物全部都可以经历见、识、智,只是看你能用多少而已。用的越多,能将更多事物转识成智的人,日后也往往会更加成功。 

二、一元思维与推理能力

 通过这次课程,我发现自己的一元思维与推理能力依然严重不足。因为很多答案,都可以从书中很清晰的看到。但我即使经过山长的提示,我依然没有看清楚。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为以下两点。

 第一点:书中描绘乔丹时写到,他拔出手枪以后的第一想法是要将那个男人杀掉。我看到这里以后什么都没有想(后来证明,即使想,也想不出什么),就直接过去了。但经过山长的讲解,就会发现通过这一句话,就可以对乔丹的性格有一个基本的判定。首先,他突然失控的想将那个男人杀掉,证明他之前从来不知道他妻子出轨了。所以在突然知道这个情况以后,他才会失控的想将那人杀掉。其次、通过书中后面的描述,可以发现乔丹夫人时常出轨。而对于一个时常出轨几年了的妻子,他竟然没有任何发觉,不起任何疑心。这只能证明他是一个蠢蛋,被他妻子愚弄的人。最后,既然他是一个不懂得观察人的笨蛋,他不可能像他所说的那样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因为真正成功的商人,看人的本领肯定很高,不可能被妻子那样愚弄,除非他妻子的本领异常的高(但通过梅林第一次看他妻子,就发现他妻子不是一个好人的情况,可以发现他妻子也不是那种决定聪明的人)。

 所以如果我的一元思维再好一点,我看了这一句话,我起码应该明白第一、他是一个笨蛋。第二、他所谓的事业成功,恐怕是一个谎言。

 第二点:在本章最后讲到乔丹的葬礼时,来参加葬礼的只有他妻子一人。看到这我也没有任何思考,而是直接忽略掉。但经过推理,就应该发现。第一、既然没有其他人来参加他的葬礼,表示他没什么朋友,也没有亲人。第二、没有朋友代表他要么不懂得交际,要么不愿意交朋友。第三、根据他的行为可以发现,他是一个受过很好教育的人。而一个没有亲人的孤儿,几乎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以前肯定是有亲人的。第四、既然他有亲人,为什么亲人不来参加他的葬礼?如果说亲人全部因为意外死掉,虽然有可能,但可能性太小。所以最有可能的是,他的家族排斥了他,他是被家族赶走的。第五、为什么家族会赶他走?要知道,如果不是什么很严重,甚至会威胁到整个家族的事情,家族肯定也不愿意赶走他们自己的孩子。最有可能的,就是他的妻子。因为通过本章,已经可以发现他妻子是一个极为恶毒的女人。而这样一个女人,如果娶进家门,不光会危害到乔丹自己,更有可能连累整个家庭。而家族的长者们肯定可以发现这个女人的本质。所以最有可能的事实是,他想娶的这个女人家族不同意,所以他主动或被动的离开了家庭,与这个女人结婚。

 所以通过这一小件事情,就可以推理出乔丹的家庭情况,他在家族中的地位,他小时候的生活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