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到儿童视角,知易行难!

 没心没肺7gy5zz 2019-03-07

道理很容易懂,但真正做到并不易。前两天针对一个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有人就提出了疑惑,这个案例及老师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

区角游戏时间,东东跑来对老师说:“老师,小雨抢了我的玩具。”老师运用了冲突解决六步法【控制争抢物-认同情绪-收集信息澄清问题-提出引起矛盾的关键问题-支持提出解决方案,双方达成一致-跟进执行】,最后小雨提出了用“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玩”的方法解决,东东也表示同意,两人达成共识,结果东东(玩具被抢的)输了。

看到这里,有人就提出了疑惑:这太不公平了!被抢了玩具的孩子反而输了不能玩,这太不合理了,孩子出现抢玩具的行为,成人就应该告诉他,抢玩具是不对的,要学会尊重他人,还应该给另外一个小朋友道歉,如果成人不在这个时候教育他们,就是成人的失职,以后孩子会变得毫无规矩......

的确,从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标准来看,这结果确实不公平——抢玩具的孩子反而赢了。但,这是成人视角,不是儿童视角。

1. “儿童的说”VS“成人的听”

案例中,孩子说:“XX抢了我的玩具”,“抢”是孩子从自我角度出发的表达,或许对另外一个孩子来说,并不“抢”,就是想玩去拿了,甚至脑海当中压根都没有“抢”这个词。如果成人在还没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情况下,直接认定了“抢”的事实,是不中立客观的。

成人对“抢”有“标准化”的成熟认识,但孩子则不同。孩子出现所谓“抢”的行为,是其社交能力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当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社交经验和策略时,就会用不恰当地方式表达,比如先动手,而不是先用嘴巴说,呈现在行为上就为“抢”。如果成人就此贴上“抢”的标签,不但不利于社交经验的习得,反而会强化抢的概念。

所以,成人不能用惯有的思维和规则去认定问题,而应从两个孩子的角度澄清问题,支持他们在此过程中,平静的表达自己,同时倾听和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这才是儿童视角。

2.  成人的思维水平VS儿童的思维水平

成人认为,出现案例中的情况,就应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固然没错,但孩子要理解和听得懂“尊重他人”是需要直接经验的,不是一步到位的,如果孩子还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要求他们去尊重他人是不符合他们水平的。并且“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这些抽象词汇,用具体的、符合孩子理解水平的方式表达他们才能听得懂,听得进去,才能启发思考。

所以,成人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水平去要求孩子,而应先了解并认同孩子的发展水平,而要基于孩子的思维水平给予温和支持。

3.  成人的“公平”标准VS儿童的个体差异

假设,案例中提出“石头剪刀布”后,是抢玩具的那方输了,或者提出的不是“石头剪刀布”而是“我们一起玩吧”,是不是在成人看来就是“公平”的呢?可,问题是过程是一样的,只是结果不一样,所以就出现了公平与否的差异吗?

成人之所以觉得不公平,是因为成人对“公平”有自己的标准。但是,实际情况是,冲突双方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处于同一水平的,如果以统一的公平标准去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那是成人视角,不是儿童视角。而支持两个孩子通过协商沟通达成共识,是符合两个孩子各自的发展水平的,是儿童视角的。

所以,成人不能用成人化的统一标准去要求或指导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一刀切”的做法恰恰是最不公平的,成人的身份是“个体差异的支持者”,而不是“裁决者”。

结语 | 要真的做到“儿童视角”,就要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这句话绝不是仅仅指身体上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更重要的是态度上,语气上,思维上要基于对孩子的理解,保持平等沟通,并能给予适当支持,促进其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