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虚构征文】寂夜随想:相片中的奶奶

 汐钰文艺范 2019-03-07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

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

作者 姚 骏

冬夜,寂静,薄凉。一个人信马由缰怀想。寂寞的眼光,莫名地停在了奶奶彩色的遗像前,久久不忍离去。

相片中的奶奶,白发苍苍,慈眉善目,微微发福的身体穿着一套中式的红色寿星服,手拄拐杖,满心欢喜地立在妹妹家的花园小区里。那时的奶奶虽高龄九十有余,但仍旧满面红光,一派福祥。

凝望奶奶慈爱的笑容,心中如沐春风,暖意顿生。不觉间,所有的委屈与心伤,就这样一如既往地消融在了奶奶慈爱里。

记忆中,奶奶曾是我儿时的“避难所”。少年时期的叛逆与懵懂,让我稍不顺心就离家出走寻求保护神。每当我拎着旅行包来“看”爷爷、奶奶时,想必两位老人也一定是心知肚明的。

无论我何时到来,奶奶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先打扫房间让我住下,然后便是生火做饭,一顿忙乎。因为我经常是不请自来,所以奶奶便要再次上街买菜。临出门时,奶奶总会先大声地告诉街坊四邻,说自己的大孙子住过来了,要到菜场再买些肉来,打打牙祭。一路上,奶奶都是这样喜形于色,逢人便说,仿佛身边有个头高大的长孙,是件很荣耀的事。这时,邻居们便会顺着奶奶的话夸赞我几句,诸如:高高大大,帅气如父之类的好话。奶奶听了,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吃得最过瘾的当属红烧肉。那时,爷爷也和我一般吃得满嘴流油,且总不忘把他翻到的“好肉”夹到我碗里。看着我狼吞虎咽,大快朵颐的样子,奶奶总会乐呵呵叫我慢点吃,吃没了,下餐再买,管够。

有时,奶奶会打趣的问:“仔呀,等你长大了,娶了老婆,会做好吃的给爷爷、奶奶吃啵?”

我老是头也不抬,边吃边保证:“会哟。长大了,我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天天包饺子给你们吃。”当时,我曾幼稚的认为,最美好生活就是天天有饺子吃。爷爷、奶奶听了,都乐得合不拢嘴,连连夸说我是个有良心的好芽仔。

工作后,当我第一次把女友带给奶奶相见时,两位老人很是高兴,爷爷悄悄问我,打了结婚证啵?我告诉爷爷,上月就办好了结婚证,马上准备办喜酒了。爷爷和奶奶商量几句,便掏出在五楼三室一厅的房产证交给我说:“仔呀,你们小俩口商量下,愿意过来接班啵?”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女友婉言谢绝了。现在想想,这件事该会让老人留下多大的遗憾呀!

时光流转,逝水如年。不觉间,我也已经白头。惶恐之余,不禁喟叹生命的薄弱无力,人生还有太多的来不及。

最近不知怎的,喜欢听一首名为《丢失》的钢琴曲。寂寥萦怀的旋律,阵阵追魂夺魄。于是,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沦陷其中,被放逐在满目凉薄的天涯。

对于因果,生死沉浮,我们无法预测,也无法逃离。情缘仅此一生,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但是我们却经常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其实,更多是因为自身内心深处的缘由,将人生的某个岁月走得潦草而又仓促。

晚上上楼时,传达室的吴师傅特意喊住我说,恭喜呀,您女儿又有大作在《全国优秀作文选》上发表啦。我连声道谢,并顺眼溜了一眼文章的标题——《老桥》。此刻静静读来,禁不住泪雨滂沱。

《老桥》

一座不大的白色石拱桥,孤寂地立在小河上。

它已经老了,比那个小镇上所有的人都老。岁月在它的身上刻出了一道道印记,它洁白的身躯早已变得斑驳。

七百多年的时间,对于它来说已经很长很长了。它比所有人都要清楚,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再有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自己便会断裂、倒塌。

在这一生中,有数不清的人从它身上走过,有数不清的事在它身上发生过。年轻时它也曾无数次与暴风雨拼搏过……

它对死亡已经看得很淡很淡了,但是此刻,它不希望这个雨夜的到来。

夏天已经到了,它想再看看身旁怒放的白荷花。

老桥清楚地记得:每年荷花盛开的时候,桥上桥下全是看荷花的人。凉风习习,荷香阵阵,直沁人心脾;花中有桥,桥中有花,更是让人心醉……

荷花已经冒出了花苞。老桥明白:也许是明天,也许是后天,荷花就要开了。

一只燕子低低地掠过。老桥心头一震,莫非……

一夜,老桥被暴风雨折磨得奄奄一息,但是,它咬紧牙关,无论如何不肯放弃:它还要等,等到荷花的绽开!

风雨渐渐小了,天边开始泛白。一朵白荷沐浴着朝霞,慢慢地开了,一缕清香在老桥身边萦绕。白荷一朵接一朵地开了。老桥醉了。它感觉自己在花香中越升越高,到达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那儿,有数不尽的白荷。

第一位早班工人发现,老桥断了。桥边,开着数不尽的白荷…… 

◎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  初一(10)班   姚禹同

另外,杂志还在孩子文后附上了我留言给编辑老师的写作背景:“孩子的曾祖母于2011年元宵节溘然辞世,享年95岁。孩子和我们共同感受了老人那一刻的到来。


   当时老人在医院的危重病房已是人事不省,无论我和父亲及其他亲友如何呼唤,老人都是双目紧闭,气若游丝。此刻,孩子的叔叔(老人最小的孙子)正从上海连夜赶来为老人“送行”。当孩子的叔叔赶到老人的病房,轻抚老人的双手,俯身呼唤后,老人竟奇迹般睁开了双眼,看了孩子叔叔的最后一眼,才安详“入睡”。


  孩子由此感触颇深,继而疾笔写下《老桥》一文,以示对曾祖母的怀念。我想,有曾孙女为老人写文寄托哀思,老人家在天之灵如若有知,也会含笑九泉吧。——姚禹同家长”

捧着女儿发表在杂志里的文字,看着遗像中的奶奶,忽然发现自己早已将儿时的那份承诺丢失。尽管曾有过想接奶奶与自己一起生活的念头,但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此刻,伤悲来袭,心痛得无处躲藏。

经历在带给我们伤痛的同时,也会将人生的沉淀感悟随手相赠。是啊,我们的当下,何尝不是在亲历前辈们的经历?我们的日子,何尝又不是父母们的当年?

我们都在重复着别人的重复,一步一步细数光阴,踏着前人的脚印前行,无法改变代替,更无法超越逆转。

当我们祈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时,更应抱紧眼前人。也许这样,爱才不颠沛流离,情才不沦为流离之所。

作者简介】姚骏,现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就职。早年曾在江南都市报社从事过记者和编辑工作。工作之余喜欢探讨家庭教育,笃行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