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演者应以自己特有的演唱风格、优美的音色和真挚的情感将作品的思想内涵表现出来,才能把听众带入歌曲的意境中,把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才能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收到演唱的预期效果。 一、了解歌唱的感情处理 (一)感情处理的概念 在歌唱中,充分地挖掘歌曲的情感内涵,运用多种手段,自己的声音把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就叫感情处理。 (二)对歌曲进行情感处理的原因 其原因有两个。 任何音乐作品都是“情”的产物,是作者“情之所至、有感而作”的结晶。每一首好歌,其中都蕴藏着丰富的表现力,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平平淡淡的唱会,而没有“情”,那么,再好听的歌,也缺乏艺术感染力,达不到唱歌的目的 实践要求我们:唱歌要把歌曲唱得感情充沛,富有艺术表现力,使听着能受到音乐美的感染。贝多芬说:“唱歌不是表现音程、音阶,而要唱出音乐的内在内涵——思想感情。”所以,唱歌既要唱声,更要唱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样的歌才感人。 二、感情处理的重要性 艺术是表演艺术,歌唱者要善于准确的理解分析声乐作品。领悟其内涵,用歌唱技能技巧,把它表现出来,使歌唱富于艺术表现力的非常重要部分。歌唱的美感固然重要,然而歌唱的情感表现也十分重要关键。歌唱者发挥高的演唱水平,声音的美感技巧固然是重要前提条件,却不能忽视情感表现,两者因素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推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同样一首作品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象,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演唱者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声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演唱者则过多地强调演唱技巧,忽视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演唱过程中缺乏情感和韵味,失去了艺术感染力,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由此可见,正确把握好一首歌曲的感情,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命脉。一首再好的歌,它的词曲终究只是写在纸上无生命力的东西,要靠歌唱者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将它唱活。如果歌者只是单纯的唱,单纯的让旋律正确的从嘴里出来,而不注重感情的投入,那么唱出来的歌曲肯定会遭人唾弃。 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1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确实如此,虽然技巧是表现音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情感更加重要,如果没有情感,音乐就是死的,没有欣赏的价值,也失去了作者的创作意义,情感在作品中的充分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怎么样才能准确无误的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做好感情的适当处理,从而让自己的演唱完美呢? 三、对歌曲做正确的感情处理的方法 (一)分析歌曲 分析歌曲的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在学一首新歌之前,得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仔细的揣摩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这样很不妥。 分析歌词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即组成这首歌曲的音乐要素。如:歌曲题材、体裁、情绪、速度、节拍、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节奏、和声等。 即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如歌颂了什么、反对了什么、主题思想是怎样的等等。 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感情基调。如:优美的、欢快的、柔和的、活泼的、激动的、悲伤的、辽阔的、赞美的等等。我们要一遍一遍的朗读歌词,准确把握好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处理歌曲 确定一首歌曲的速度除了它上方标出的速度术语外,还可以根据歌曲的感情基调来定。比如:欢快的歌曲用稍快的速度唱;优美的歌曲用稍慢的速度唱。为了乐曲发展的需要,也可以在歌曲的进行中改变速度。比如说《望乡词》这首歌,它是一首很慢的抒情歌曲,如果把它唱成进行曲速度,就没有了本来的意义,根本无法抒发出那种对家乡的思念,更不能打动人心。 力度在歌曲中对情感的表达有着明显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选择力度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确定。比如:表达激动的情绪或旋律上行时用渐强力度,相反则用渐弱;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乐思或强调某种乐感而采用对比强烈的力度,如《望乡词》中,开始部分是由中弱到弱,然后唱了几句后,到“大陆不可见兮”突然变强。可以体现出不能回家,只能眺望的那种悲亢之情。 (1)运用正确的呼吸表达情感。呼吸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歌唱的技巧强调“声情并茂”,而“声”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因而呼吸本身也就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所以在演唱和训练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至于怎么去控制气息,把我好呼吸,在这我就不多说了。 (2)通过音色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歌唱中的音色变化是指在演唱一首歌曲时,根据歌曲的思想内容来表示不同的音乐形象。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也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作为歌唱者在演唱中应该在头脑中设计出歌唱的声音形象,解决用什么声音色彩、力度来表现歌曲的内容、情绪和风格。给歌曲予生动的描绘,借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心理调控表达各种情感。歌唱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而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对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一首歌曲的好坏,除了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外,主要的是心理素质。只有心理调控能力好,技术掌握得好,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才能充分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手是感情表达的“无声的语言”,它不仅能够帮助情感表达、渲染气氛,而且能够为形体造型。眼睛则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光、眼神,反应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而面部表情一定要有“春、夏、秋、冬”之分。歌唱者在舞台上表达歌曲中的感情,一定要从面部表情上有所体现,要敢“做戏”,敢表演,是什么感情就要用什么表情,感情不同,表情也要随之变化。要把上述三种要点有机性的统一好,确实是一件难事。但是一旦你做好了,那对你的演唱将会有莫大的帮助。 一件声乐作品的演唱总具有轻重、缓急、强弱、快慢和风格特点等对比变化情绪的。如果从头到尾都是平平淡淡地演唱将毫无意义。所以演唱时充分发挥和表现好这些对比情绪特别重要。不同的歌曲有着不同的情绪特点。有些歌曲常常表现在旋律的节奏型、加花、装饰音及衬腔等细节处理上。因此演唱者应很好地把握,处理好这些细节部分。如:唱好滑音、倚音、波音、顿音等各种装饰音及衬字衬腔。 歌曲的结束方式有“由强渐弱”、“由弱渐强”、“强到底”和“弱到底”等方式。但不管是那一种,一定要将感情保持住,不能松懈。有个完美的结局,整个过程才会显得更加完美。 以上就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方法。如果在演唱歌曲时,如果能将上述的几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那效果将会更好。 四、准确做好感情处理对演唱的作用 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科学的声学表演艺术学科领域。歌唱艺术中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是使歌唱者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的前提。美感是歌唱表演艺术的生命,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现点燃观众的情感火焰,产生其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歌唱的初衷就是“唱情”,声音贵在以情动人,歌唱者应以自己特有的演唱风格、优美的音色和真挚的情感将作品的思想内涵表现出来,把听众带入歌曲的意境中,把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才能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收到演唱的预期效果。 五、结语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1曾经说过:“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唱歌就是唱情,声音只是一个工具。” 只有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歌曲当中,用心去感受歌词,用身体去感受自己唱出的声音,才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理论毕竟只是理论,朋友们还要多实践,多体会,真正的把握好感情的合理抒发,才能将最动听、最震撼人的歌曲献给观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