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写作

 秋雨书轩 2019-03-07

一、立意。指作者通过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移情入景(缘情写景)等手段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思想、情感的深度,通过表述达到一种境界,既而给读者一种情怀、启迪、意义或警示。主题是作品的灵魂、统帅。古典诗学的构思理论以立意为起点,这是决定全局创构工程及美学价值的基础。写诗文必先命意,诗言志,这里的“志”就是“意”,写诗的目的就是要表达这个“意”。有了意才能去谋篇策划、布局安排。

㈠意的表现方法

1.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或下笔即写情。如:

[例1][唐]杜甫(另说张祜)《集灵台二首·虢国夫人》:

虢 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起句直入主题,适合初学诗者,简单。

[例2]先情(主题)。(见本章本节三㈣1⑵先情后景)

2.卒章显志。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心志或情怀。如:

[例1][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后两句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

[例2][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画出一幅山衔落日、黄河奔腾的壮丽图画;后两句画龙点睛,把人带上更高的境界,要再向上攀登,去穷尽天下美景。全诗在描绘祖国壮丽山河中寄寓着深刻的哲理,洋溢着昂然向上的激情,豪放雄壮,意境深远。

[例3][唐]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后四句表露想入仕,希望张丞相引荐之意:“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初唐]张九龄;“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

[例4][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3.以小见大。通过小事、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一是,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在读者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如“梅花落地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这个小景,就会联想到东风驰荡、初开柳叶,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色;二是,写社会生活,要借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绝句尤适宜用这一手法。如:

[例1][盛唐]王维《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是不是王维只思念故乡窗前的那棵梅花而对其他漠不关心?当然

不是。诗歌讲究凝练。思乡之情需要寄托,诗中笔墨集中于梅花,反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思乡之情因此表现得更加浓烈集中。“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例2][中唐]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后两句: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例3][晚唐]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

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只是为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人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例4][晚唐]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

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这首诗虽写“二乔”不曾捉去是小事,但这件小事却同东吴霸业很有关系。霸业的存亡同“二乔”的命运一样,也是系此一战,如果连“二乔”都被曹操掳去,那么整个东吴生灵涂炭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歌以“二乔”立意,并不是杜牧不懂立意的高低优劣,而是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四库提要》云:“(许岂)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

4.以少总多[北朝]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王安石“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以少总多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概括性,所表现的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必然性,能够启发读者的联想。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二是具体性,指所表现的事物具有个性、偶然性,体现为感性的,能够限制读者的联想。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
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这些景物增加了个

性,使我们知道这是早春。

5.对比。对比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如:

[例1][唐]李约《过华清宫》: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通过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

生,宫殿荒凉),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例2][唐]白居易《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儡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内臣行乐与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㈡立意须知主题必须正确、集中、深刻,行文必须围绕着主题展开。

1.贵有新意。“文章必自成一家,然后可以传之不朽……”、“学诗若循习陈言,规摹旧

作而不能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
   2.切忌意杂。一旦意杂诗就不纯了。特别是绝句只四句,在短短的20-28个字中要想表达一个意已经恨字很少了,如果几意混杂在一起,则让人不知所云而乱成一团了。如果真有几种意都要表达,那就分成几首,成为系列较好。     

3.意忌讳相碍与反复。最常见的就是律诗的颔颈二联,上下联的“意”经常是一样的,极易形成了合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