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分泌科专家吴东红主任提醒:警惕糖尿病常见误区

 昵称48503472 2019-03-07

内分泌科专家吴东红主任提醒:警惕糖尿病常见误区

经济视野网3月7日电(本网记者裴振萍 通讯员江丽波 邵宁)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以亿计,但大多人对糖尿病的认知仍存在着许多误区。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吴东红主任带领大家细数一下到底有哪些糖尿病的常见认识误区!

1 得糖尿病不要紧?

不少人认为,得了糖尿病也没什么要紧的,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殊不知,人体器官长期浸泡在高血糖中,会导致眼、肾、脑、心脏等多个器官损害,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统计,糖尿病医疗费用81%用来治疗并发症,并发症的危害绝不可小觑。

2 糖尿病是爱吃糖吃出来的?

内分泌科专家吴东红主任提醒:警惕糖尿病常见误区

爱吃糖与糖尿病的发病没有必然的联系。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3 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或全素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许多人将饮食治疗简单粗暴地理解为饥饿疗法或全素食治疗,这是不可取的。饥饿疗法或全素食治疗下,患者热量摄入减少,尿糖可能暂时下降;但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脂肪分解供能产生酮体,会导致酮症酸中毒,严重者危及生命。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均需要接受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

4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豆类、富含纤维的谷物类(每份食物≥5g纤维)、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物均为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提高膳食纤维摄入对健康有益。建议糖尿病患者达到膳食纤维每日推荐摄入量,即10~14 g/1000 kcal。

内分泌科专家吴东红主任提醒:警惕糖尿病常见误区

5 运动量越大越好?

过度、过量运动会增加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还会导致其他运动伤害。成年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min(如每周运动5d,每次30min)中等强度(50%~70% 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

6 打胰岛素会成瘾吗?

不少人对胰岛素存在诸多偏见,甚至认为胰岛素注射后会成瘾,拒绝胰岛素,丧失了治疗机会从而造成严重的并发症。许多患者认为2型糖尿病不应该注射胰岛素。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除1型糖尿病外,2型糖尿病在下列情况需要应用胰岛素:(1)经足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未满意控制者;(2)合并急性并发症;(3)合并严重的慢性并发症;(4)合并有严重的疾病;(5)感染;(6)手术和应激;(7)妊娠等。

以上这些情况使用胰岛素多数是暂时性的,将急性状态消除后仍可改用口服药。而对那些本来对口服降糖药失效的患者,使用胰岛素一段时期后,一方面消除了高葡萄糖毒性;另一方面可以让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和恢复,可能重新唤起胰岛β细胞对口服降糖药的反应性,这时可考虑改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如果自身β细胞功能完全衰退,或者上述合并情况不能去除,就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了,可见打胰岛素会上瘾纯属无稽之谈。

内分泌科专家吴东红主任提醒:警惕糖尿病常见误区

7 二甲双胍伤肾?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服用二甲双胍,并非二甲双胍伤肾。我国最新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低血糖发生率低,不导致肾脏损害。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μmol/L,女性>123.8μmol/L或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 <45 ml/min]、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正在服用二甲双胍者当eGFR在45~59 ml/min之间时不需停用,可以适当减量继续使用。

8 血糖正常就可以停药了?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治疗。血糖正常或平稳一段时间时,医生可以依照病情进行调整药物。切忌自行停药,导致血糖波动,增加胰岛细胞的损伤,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

9 皮肤痒时可抓挠皮肤?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体质弱、抵抗力差,极易合并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皮肤一旦感染就会发痒,患者有时会忍不住抓挠。但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一旦皮肤破溃很难愈合,甚至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因此,糖尿病患者切不可抓挠皮肤,以免出现溃烂。当出现任何感染、皮肤破损,应马上到医院进行检查。

10 糖尿病可以治愈?

迄今为止,还没有能根治糖尿病的药物和方法。但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约50%的患者可获得1年临床缓解(级单纯饮食运动下维持长期血糖控制)。所以大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乱投医、乱用药,相信小广告、“祖传秘方”“高科技纳米技术”等,最终只会延误病情。

在此,吴东红主任提醒大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慢性疾病,需要医生与患者共同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科学治疗,才能有效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