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如何摆脱迷茫,成为一个自我认知清晰的人

 度麦心理 2019-03-08

苏东坡效应:寻找成长的“金钥匙”,遇见更好的自己

苏东坡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的许多诗词都被广为传诵,堪称国学经典。他在其七言诗《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但却借景写人、以景喻事,写出了无人可及的深邃意境:庐山之所以从各个角度看起来如此不同,就是因为看庐山的人正在山中;要真正看清楚庐山的全貌,就要离开一段距离,才能真正欣赏它的仪态。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成长。但是,实现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就是“认识自我”。这种“自我认知”的困难状态,与苏东坡《题西林壁》诗中的意境不谋而合,因此这种心理学现象就被称为“苏东坡效应”。

作为度麦学苑心理关爱中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陪伴来访者成长的过程中,对“自我认知”有着极为深刻的体会。许多来访者在咨询结束的时候,会笑着对我说:“老师,我发现所有问题的答案解到最后,都是‘做自己’,简直太神奇了!”

事实就是如此。

所有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个体的“自我认知”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确切地说,个体的自我认可度和自我评价值过低,会导致自我否定、自我对抗和自我怀疑,而引发的后果就是自我冲突并导致严重内耗。当内耗积累到一定程度而爆发,心理问题就由此产生。

因此,“做自己”是解决诸多心理问题的“金钥匙”,它意味着: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和欣赏自己。但是,要做到这一切并不容易。

首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这是“做自己”的基本前提。

中国有句老话叫“灯下黑”,意指我们很难看到离自己太近的东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认识客观世界不难,感受主观世界不易。所以,了解自己是“做自己”中最为基础的部分。

看起来非常了解自己的我们,如果不能进行深入的自我剖析,就无法真正地认识自己,当然更无法了解自己。因此,要做了解自己,就需要学会像感受另一个人一样去感受自己。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更要了解自己的劣势;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擅长的领域,更要了解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因为了解自己擅长的领域可以为我们带来成功,这当然很好;但是,了解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却能够帮我们避开危险,这更重要。

第二,要完整地接纳自己,这是“做自己”的有效保障。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地完美主义倾向,也都希望自己越来越好。因此,我们很容易接纳自己好的部分,却很容易否定自己不够好的部分。也正是这部分否定,阻碍了我们的成长,让我们无法成为完整的自己,当然也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进步。

因此,我们需要完整地接纳自己,无论是好的部分还是不够好的部分。在完整接纳自己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放下对自己的否定与怀疑,实现成长和提升,并收获更好的自己。

第三,要坚定地相信自己,这是“做自己”的不竭动力。

相信自己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自信”,但是,真正的自信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层是“相信自己能完成能力范围内的任务”,第二层是“有勇气接受自己能力范围外的挑战并接受因此而产生的结果”。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许多来访者告诉我:“老师,我做有把握的事很自信,但是一旦觉得自己没把握,我就不相信自己了。”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大部分人的自信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不完整。只完成第一层面而做不到第二层面,但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有把握的事情?大部分时候,我们都需要面对把握不大甚至完全没有把握的挑战。

二是不坚定。一时的自信不难,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管遇见任何风险和困难,都能始终如一地相信自己并坚持下去,却很难做到。而这份坚定,是相信自己这个环节中极为关键地部分。若无坚定之心,再强大的能力也无法达成圆满地结果。

最后,要随时能欣赏自己,这是“做自己”的持久底气。

欣赏自己不是简单的“自恋”,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是在充分了解自己、完整接纳自己和坚定相信自己的同时,培养出自己强大的内心能量,拥有“做好自己”的持久底气。

欣赏自己的内容包括:能够尊重自己并获得他人的尊重;能够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给他人以积极地影响,并有效转化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够深入地感受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在状态并适时调整;能够清晰地分辨自己,让每一个不同的自己做到真诚面对、实现有效沟通,最终完成和谐统一。

成长不易,且行且珍惜。

愿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渴望成长的心,愿每一个人都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到“做自己”这把“金钥匙”,并用它解开所有生命的难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