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氏牵引下正骨疗法

 指禅李的收藏 2019-03-08

[转载]龙氏牵引下正骨疗法[转载]龙氏牵引下正骨疗法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分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大类。除了少数严重的脊髓受压或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外,从安全性、疗效及远期效果来看非手术治疗法均为首选方法。而非手术疗法中,颈椎牵引疗法和正骨疗法以其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首选的两种主要治疗方法,二者常配合使用。要么先牵引后正骨,要么先正骨后牵引,大多可以取得较好疗效。但是,对于颈椎多关节多型式错位、椎间盘变性并发椎体滑脱、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侧摆式错位等疑难颈椎病,尤其是对小关节交锁,难以徒手整复者,运用颈椎牵引和正骨疗法的简单叠加,往往因病人治疗反应剧烈而使操作不能进行,难以达到治疗目的。魏征、龙层花老师独创牵引下正骨法治疗颈椎病,不但避免了单纯牵引引起的疼痛麻木加重、头晕、恶心甚至休克等治疗反应,而且提高了正骨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拓宽了非手术疗法的适应症。现介绍如下。

    牵引下正骨法是利用牵引时椎间隙相应增宽,使椎间嵌顿和椎周韧带的扭屈松解、缓解颈肌痉挛,有利于进行椎间关节手法复位,对小关节有交锁现象时比徒手复位更安全。牵引使前纵、后纵韧带、棘上和椎间韧带牵张拉直,有利于错位关节的逐个调整复位;牵引能使早期退变,轻度变窄的椎间隙增宽,故对椎间盘变性合并错位者易于复位而避免副损伤。中下段颈椎多关节多类型错位,徒手复位,常因错位方向复杂而顾此失彼,导致复位不满意,牵引使全部颈椎被拉直,有利于手法逐个进行左右、前后、上下不同方向的调整,不会引起错位方向相反的关节错位加重而出现不良反应,故能较顺利地治愈疑难重症颈椎病;对急性创伤致椎间盘突出的早期患者,牵引时椎间隙被拉宽,有利于髓核的还纳,故有较好的整复作用。牵引下正骨与徒手正骨手法原理相同。根据治疗需要,“动点”用动头或动肩,“定点”选棘突或横突均可。牵引正骨法既能纠正骨关节损变型造成的纵向刺激因素,又利用正骨手法纠正关节功能紊乱型造成的横向刺激因素,故牵引下正骨法对病因分型中的混合型颈椎病疗效最佳。

 

1 牵引下正骨疗法简介

    牵引下正骨疗法是指用魏征、龙层花老师设计的龙氏QY(由原QY1-7型发展而来)型颈椎牵引椅,在牵引颈椎的同时,进行正骨手法来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2 临床应用范围

    适用于C2以下发生的颈椎病,包括外伤引起的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变性并发椎体滑脱式错位、颈椎倾位仰位式错位、颈椎多关节多型式混合错位,尤其是并发小关节交锁,难以徒手复位者。

 

3 操作方法

    牵引下正骨法预备式:患者面向牵引架骑坐于龙氏QY型牵引椅上,双侧小腿紧贴坐椅前缘,扣好牵引带,头颈部呈垂直姿势(避免齿状突受扭曲),选定牵引重量:初始常用16~18kg,适应后可酌情增加至18kg~20kg (最大可为24kg) ,实施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状态,病情的轻重缓急而选择相应的重量。活动角度在10°~30°之间(牵引带的垂线与患者颈轴的夹角)。术者站于其后双手抓扶其双肩至锁骨部,缓慢向后拉其至一定角度,再缓慢向前推至垂直位,嘱患者双上肢随身体自由摆动。约5~10下,颈肌放松适应牵引后,即可进行正骨手法(根据三步定位诊断判断的错位节段和类型选用相对应的正骨手法)。

3.1 牵引下摇正法:适用于C2~T3的“左右旋转式错位”者,操作与徒手低头摇正法及摇肩法相同,C5以上用摇头法,C6以下用摇肩法。

3. 1. 1 常规摇正手法:可作为牵引下正骨法中的放松手法,按下述方法由C3~C5向下逐个关节摇动,左右两侧各摇动1~3遍,此法不加“闪动力”;

3. 1. 2 低头摇正法:用于C2-5旋转式错位:选用复位角度10°~30°。嘱患者双手抓住牵引椅后缘,以保持颈椎前屈角度,术者立其患侧侧后方,用拇指“定点”在其患椎错位隆突的后关节处,另手托扶其下颌作轻力摇头慢动作1~2下,患者颈部放松后,动点的手将其颈转向患侧达到定点处拇指感到有阻力时,动点手可加有限度的“闪动力” ,使错位关节复正。老年有骨质疏松者,作缓慢复位法(不加闪动力,重复几次以求逐步复正)。

3. 1. 3 摇肩法用于C5-T3椎关节旋转式错位(不宜作俯卧悬吊冲压法患者选用此法为宜) ,取屈颈 25°~40°,患者双手自然下垂。以患者C5横突左侧后旋,C6横突右侧后旋为例。术者立其右后侧,术者左拇指“定点”轻轻按住其C6右后旋隆起的横突后方,右手掌按扶其右肩前,将肩推向后使其上胸部作转体活动,左拇指同时加以阻力,此时可纠正C6/7错位,亦能纠正该“定点”以下各关节错位。继而术者立于其左后侧,以右拇指“定点” 在其C5左侧横突向后隆起处,用左手扶其左肩前,将肩向后推,使其下颈上胸部作左后旋转活动,促使C5/6椎间旋转式错位复正。C7以下定点改为棘突。此法常规牵引力为18kg,角度约35°,每侧摇动重复1~2次,年老体弱者用缓慢法3~5次。

 

3. 2. 牵引下搬正法:适用于C3以下颈椎的侧弯侧摆式错位和混合式错位者。按正骨推拿原理S形侧弯者,正骨重点在其起点、止点、中间转折点,其间上下两段侧弯弧形部,只需按错位方向作轻力调整;C形侧弯者,正骨重点在起点和止点;侧摆式错位是两椎之间的错位,只需单关节复位。举例:设一患者的颈椎为C1/2旋转式错位并发C2~5侧弯式错位。首先用仰头摇正法复正环枕关节、环枢关节间的旋转式错位,再用挎角搬按法复正C2/3的混合式错位(侧摆并后突),最后用牵引下搬正法治疗侧弯错位。

3. 2. 1牵引下搬正法的操作如下:患者坐于牵引椅上(如预备式),颈部垂直或前倾10°,术者立其后侧,正骨手法程序是:① 松解、② 复位、③ 整理。“松解”时手法轻,侧屈度小。术者以右手第二指掌关节部,扶按于其C2/3 右侧横突处(微凹部) 作“定点”,术者左手握患者左手腕或肘部,徐徐用力向左侧外下方轻拉,使患者颈部作侧屈活动约10°~20°,然后轻轻还原,重复上述动作2~3次。“复位”时术者如法改用左手“定点” 在C2/3左侧隆突部(经上述手法虽已改善,但仍未完善复正) ,右手握其右肘部向右外下方拉,使其右颈作侧屈活动约30°,定点手的按压力随动作稍加重些,重复3~5次。治疗侧弯止点时,因其错位方向与起点相反,操作时应改为反方向。侧弯起止点的错位复正后,“整理”时先用双拇指触诊法检查,如果侧弯己纠正,可用牵引下推正法调整变直的颈轴,重复2~3次手法完成。如果C3~5仍有侧弯,可用较轻的侧向搬正法逐节调理一遍,再行整理手法(同预备手法)结束治疗。

 

3. 3. 牵引下推正法:适用于前后滑脱式、倾位仰位式错位者以及每个患者“牵引下正骨” 手法结束前,常规地用此手法治疗颈轴变直。

3. 3. 1 牵引下推正法操作:术者双拇指按于其棘突两旁椎板部,先将患者向后拉,在向前推动时,双拇指稍加力推正之,重复2~5下;颈轴变直者,在C3~5由上而下逐节重复推正2~3遍。倾位、仰位错位者,双拇指用力方向,除向前用力外,同时挟持棘突有意加力向下、或向上推按。此法亦可用于旋转式错位的复位,术者两拇指分别置于左、右偏向不同的横突后旋部作“定点”,重复2~3下。挥鞭伤引起的颈椎“前滑脱式”错位者,由后向前推正不能复正时,例如C4前移C5在后,当由后推C5不能复正,应将“定点”改在患椎横突前侧,术者立其患侧前方,面向患者,双手从前方抓扶其双侧肩前部,患侧拇指同时用拇指按准“定点”横突,双手同时由前推肩向后约20°,重复3~5下。若双侧均有错位,复位时左右两侧分别进行,注意避开颈前部敏感点(颈动脉窦、迷走神经、气管等),以免引起不适反应。

 

4 禁忌症

    除了与徒手正骨疗法的禁忌症一致外,16岁以下未成年人也禁用。

 

5注意事项

    使用此法前,必先纠正环枕和环枢关节错位,以免牵引时加重头昏。当治疗关节功能紊乱型颈椎病时尤其是在急性期,环枕关节、环枢关节有旋转式错位者,椎动脉第三段明显扭曲时,牵引将处于扭曲状态的椎动脉和椎静脉拉直,多会引发椎动脉痉挛,管径变窄加重而导致眩晕发作。因此,凡有C1/2旋转式错位或侧摆式错位者,均应先用徒手正骨推拿法复正。

    由于脊柱是由脊椎及其椎间连接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几乎所有的运动都伴有耦合运动,因此,凡发生侧弯侧摆式错位者,多伴有轻微的旋转错位,故牵引下正骨法,常常先摇正法,再搬正法,最后推正法,以便将扭转错位复正后,更易于纠正侧弯侧摆错位,最后使颈轴变直或反张易于复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