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评价白居易的一生?

 时宝官 2019-03-08

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是唐朝诗坛三大天王级人物。白诗以通俗易懂,贴近现实而大受欢迎。一时还远播日本,比老大李白还流行,在日本平安时代,日本文人争相借鉴白居易的诗进行模仿,搞得一时“京都纸贵”。

白居易的诗歌成就主要就是“讽谕诗”,这些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状的诗如《贺雨诗》《哭孔戡诗》《秦中吟》《登乐游园》《宿紫阁村》《秦中吟》等“新乐府”题材的诗歌,并以《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奠定了他诗坛现实主义天王的地位。

白居易是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在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已44岁,人到中年,世事阅尽,在一个夜晚,忧烦苦闷,提起笔来写了一封长信给一同与自己倡导诗歌“新乐府”运动的知己元稹,这时元稹被贬通州,九江和北京两地相隔甚远,一时难聚,千言万语倾诉笔端。这封长信叫《与元九书》,信中洋洋洒酒,真情尽露,向元稹诉说了自己的求学、志向、创作和处世等方面的情况与观念。

信中提到“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写诗的目的要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不爱去写些嘲风雪、弄花草的诗。“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白居易的理想就是底层人民的生活情况、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官场上的弊病要用诗歌的形式反映给朝廷,以达上听。可以说白居易是个为民请命的人,为时为事写诗是他的理想,心怀天下,同情苍生!

白居易是个正真的人,不是个阿谀谄媚,趋炎附势的人。在当时牛李党争,相互排斤异己,互相倾轧的政治环境里,立场上不站边,保持中立的态度,是很难有所做为的。白居易不昧良心,争权夺利的事他不干。信中“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可见他的人生观是崇奉老庄的思想。

被贬九江司马是白居易人生的最大转折点。之前意气风发,豪情壮志去做事。后来,九江呆个两三年后,被调回京城,一看京城政治斗争越发惨烈,立即拔腿就跑,请求下放杭州,在杭州为百姓干了很多好事。从此以后,一首讽喻诗都不再写了,只写闲适诗,寄情诗了。有人说白居易晚年不思进取了,其实不是他不求进步了,时事太过艰难,835年甘露事变,牛李党争直到公元846年才结束,这年也是白逝世之年。

白居易是个豁达乐观,恬谈知足的人。他是唐朝众多诗人里面活得高龄的人,活到75岁,这与他推崇儒释道的思想有关,他自己信中说“名者公器,不可多取”,不可贪财恋权,淡泊宁静,人生怡然。

白居易是个幸运的人,虽然不附牛李两党,但总有朋友帮到他。晚年过着快意人生,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终日相伴,喝些小酒,兴来就“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