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文重登:钟荣三闯上海滩

 江山携手 2019-03-08

  不知是何原因,各路演员总喜欢闯一闯上海滩?昔日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经常赴沪演出,艺术大师程砚秋每年都要到上海演出一次。今日之江苏省京剧院演员钟荣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内,没要国家一分钱,分别采用带小组、率团、只身前往等形式三厨上海滩.先后领衔主演了12场程派重头戏,平均上座率达八成二四,场场引起轰动。

  一个演员要想在上海滩站住脚是很困难的,要想演红那就更加不容易。由于上海的观众文化水准高、行家多、见识广,所以挑剔性也就特别大。如果没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在这里是很难过关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样大的城市消费水平相当高,如果没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上座率又无把握,别说是红在上海,说不定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钟荣是怎样在上海演红的呢?请看她三闯上海滩的经历。

 首闯上海滩,来了个一鸣惊座。

  1989年4月中旬,经过半年紧锣密鼓准备的“上海首届国际旅游京剧艺术欣赏周”,终于拉开了帷幕。事先,“欣赏周”的组织者,曾有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打算用文戏开拓海外观众的视野。他们在从北京邀请了著名老生孙岳、活曹操景荣庆之后,还准

备选一名多年未在沪露面,而且能一炮打响的旦角演员。他们查阅了各地的演出资料,选来选去选中了钟荣。由于时间紧迫,主办单位连个招呼都没打就在钟荣的名前冠以“表演艺术家”的头衔登在报上,除了开场戏的一折“春秋亭”之外,还给她安排了《窦娥冤》和《荒山泪》两出压轴戏。这样一来,钟荣的日子难过了。到沪的第一天,就听到个别同行的一些冷言冷语:“江苏的演员跑到上海称起艺术家来了!还有两天压轴戏,能压得住吗?”排戏开始了,钟荣既说演员又说乐队,把每个配角演员应该站在什么位置、什么表情,甚至琴师怎么拉,鼓点怎么打都说得清清楚楚。响排时,钟荣一开口,周围的人就服了,说:“她如果没有金刚钻,怎敢揽这瓷器活呢?”就连那些冷言冷语的同行,也开口闭口称“钟老师”。

  首场演出,诸位名角同时登场,各演一折,有孙岳、景荣庆的《将相和》,各显风采,精采极了。这晚,钟荣上演的是《锁麟囊》中的“春秋亭”一折,钟荣在演唱这折〔二六板〕转〔流水〕时,舒展流畅,一气呵成,象玉盘滚珠清新悦耳,把听众一下子就给镇住了。短短20分钟的戏,被观众掌声打断之处,竟不下10次之多。第二天有位姓徐的观众来信说:“我看过不少《春秋亭》,象这样热烈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看到,这说明您得到上海观众的信任、赞赏,大家感到‘大吊胃口’。这必然使观众再看您的《六月雪》和《荒山泪》。”随着《六月雪》和《荒山泪》的推出,观众的热情和赞扬声越来越高;容纳200个座位的人民大舞台,破例开放了楼上的座位;黑市票价也从5元提到了10元,上座率居演出周之首。从来没有自称过“家”的钟荣,得到了上海观众的认可。

二闯上海滩,显露出大家格局

   时隔不到半年,上海中国剧场朱经理,又根据观众的要求邀请钟荣率小组赴沪演出。演出时间、助演单位等公事问题已经商定,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谁知钟荣到沪后,情况突然发生变化,有人提出:上次演得不错与几位名角同时出场有关,这次4场戏全由钟荣一人独挑,上座率有把握吗?亏了本怎么办?要演也可以,要先把钱拿出来。票还没卖,哪来的预付款?

   演出遇到困难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各方戏迷们的关注。海通无损检测技术公司的王海泉经理说,钟荣你大胆地演,亏了本由我们赞助。程派名票罗寿福先生当场掏出1000元人民币交给中国剧场,如果亏了本就用这个钱补上去。戏迷们的解囊给了钟荣以很大鼓励.钟荣立即打长途电话向本单位汇报,京剧院的领导了解到上述情况,当即定下决心:派60人的一个团赴沪协助钟荣演出。

   率团赴沪演出谈何容易?京剧院领导给钟荣算了这样一笔帐:光往返路费、运费就要3000元,每人的劳务费加在一起要4000多元,剧场费用也要2、3千元,还有广告费、水电费、记者招待会及其他一切应酬费这个数字可不小啊,演4场戏能收得回来吗?京剧院的情况你也知道,我们连赴上海的路费也垫不出来啊?钟荣憨然一笑说:“请领导放心,我相信我的叫座率.亏了本我负责,路费没有我先垫。”就这样一个由领导出面组织,由钟荣个人负责经济责任,也说不清是官办还是私办的演出团,浩浩荡荡地开到了上海。演出的广告登报以后,还没等开演,票款已收回6、7千元。这一消息迅速从上海传到了南京,京剧院的领导听了很高兴,马上拍板决定:官办。并指定了与票房结算帐目的负责人。从此以后,钟荣只管演戏,不再过问票房收入。只负经济责任,不过问经济帐目,既是一件怪事,又是一件好事。好就好在可以一门心思研究如何提高演出质量问题。

  上海有位88岁高龄的程派艺术祖师爷—著名表演艺术家刘斌昆。当初,他曾和艺术大师程砚秋配戏多年,如今已多年不登台演出了。当钟荣登门拜访当面求教时,刘老先生说:“废话少讲,你先唱几句给我听。”钟荣随即唱了一段“春秋亭”,刘老听后连声赞日:“人才难得,唱得好!”然后拍案而起道:“我来演梅香,甘为你当配角。”打炮戏仍为《锁麟囊》,居然一炮打响。

  炮戏之后,接下来上演了《六月雪》、《文姬归汉》和《玉堂春》。且不说《六月雪》的两大段〔慢板〕

是如何受欢迎,且看,首次在沪推出的《文姬归汉》的反映。上海电力学院一位在苏州实习名叫马红卫的

大学生,专程从苏州赶来看钟荣的演出,看完演出后,写来这样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看了你的演出,可以

说我在一生中得到最大的享受,使我惊叹于这门伟大的艺术。你在归汉途中的驿馆,深夜独自悲伤,然后

随着悠扬的琴声唱出了独特而又使人产生悲切共鸣的精采唱腔,将蔡文姬那种诉说离愁、柔肠寸断的心情

表现得淋漓尽致。”香港来的一位足球行家看完钟荣的演出,高兴得手舞足蹈、整日囔着鼻子学程腔,多

次提出要拜钟荣为师,他说:“钟荣的唱腔低回委婉,韵味无穷,就象巴西足球,盘带传切,迁回曲折地绕

过中场,然后突然起脚射球进门,给人以美的享受。”戏剧评论家之江先生看完钟荣的演出后说:“钟荣的

表演好在‘气质’二字,她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俨然是一派大家格局。”

三闯上海滩,引出了众星捧月

  不知是前两次演出的成功,还是当今菊坛的程派剧目太少了,钟荣成了上海观众的座上客。

  去年初夏,钟荣接到上海一位名票的电话:班底、剧场都为您安排好了,请您三进上海举办个人程派专场演出。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好心的朋友发出衷言劝告:“前两次演出效果不错,这次要是砸了锅,把前两次的成就也否定了。还是三思而行,见好就收为上。”

  这些问题是很现实的,钟荣又何曾没引起思虑。但她想得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演员,不能满足于一次、二次的演出成功,而应是“艺无止境”。既然观众愿看我的戏,就要不负众望:如果这次演砸了,正说明

自己的艺术水准还不稳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她毅然单枪匹马赴沪举办程派专场演出。

  钟荣到达上海的当天,票界就设宴欢迎。席间一个由文艺界、票界、企业界等14人自动成立的“组委会”应运而生。这次专场演出,由全国一流的上海京剧院一团偕同。著名表演艺术家艾世菊、汪正华、蔡正仁,著名武生奚中路纷纷登台助演,为程派专场演出增添了新的光辉。
  6月7日举行开幕式,炮戏仍是屡演不衰的《锁麟囊》。那天正赶上世界杯足球赛,天又突降倾盆大雨,给上座率带来一些影响。谁知,当天清早售票窗刚刚打开,观众就撑着雨伞、披着雨衣,排成长队前来购票。晚上,雨越下越大,而观众看戏的劲头比雨还大。演出开始后,一曲清澈悦耳、余音绕梁的“春秋亭”,惊动了在场的观众,就连在二楼打弹子和玩电子游戏的人,也都闻声跑来听戏。剧场的同志看到这种场面,高兴而又风趣地说:“真没想到上座率会这么好。幸亏老天下雨,要不然剧场就被撑破了。”首场演出结束第二天,老戏迷、退休教师徐剑桥和他的老伴冒着酷暑,步行好几里,跑了几家中药店,好不容易才买到两盒胖大海,又多次转车送到钟荣的住处,一进门就说,“少说话、多休息,保护好嗓子,我们还要听您的后几出戏。”还没等钟荣说个“谢”字,他们把药一放就走了。6月9日,上演《玉堂春》,由著名表演艺术家艾世菊饰演崇公道,当钟荣刚唱完“唯有你老爹爹是个大大的好人”时,艾老借题发挥,即兴致词日:“你瞧,唱得多好听,真不愧是程派艺术的优秀传人啊!”顿时,剧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台胞杨原杰先生在台湾就听到过钟荣的录音。6月上旬,他来南京探亲,听说钟荣正在上海举办个人程派专场演出,便带上照相机、录音机,星夜赶到上海,终于赶上了末场演出。他悄悄地坐在剧场里,怀着千载难逢的心情,看完了全部《王宝钊》,并登台与钟荣合影留念。返回台湾后,于7月19日写来了他和台湾戏迷们的反映。来信说:“我的友好们听了您的唱腔、看了您的剧照后,也都和我一样盛赞您的嗓音极富磁性,足与当年上海京剧皇后言慧珠媲美;而您的扮相也和早期台湾的青衣祭酒顾正秋女士先后辉映,允称海峡两岸当今菊坛一颗光芒四射最耀眼的慧星。……您改编过的唱腔,经您声情并茂的亲口唱出,再加上您吐字清晰无比洗练的念白,实已将我国传统京剧艺术发挥到完美无瑕、巅峰极致的状态,令人百听不厌,废夜忘食”好家伙,一个在当地不被人们所重视的演员,竟能不要国家一分钱,敢在我国最大的城市举办个人专场演出,并获得海内外观众和行家如此之高的评价,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