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是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剧情片,获得2019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男配奖。2019年3月1日在中国内陆上映。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他被聘用为黑人钢琴家谢利博士开车。谢利博士从纽约开始举办为期八周的巡回演奏,两人在旅途中跨越种族、阶级相知相交的故事。 作者:天景风 介绍:末日论者,后悔没学理科,真担心什么时候天就塌了。 值得关注的是谢利博士的扮演者马赫莎拉˙阿里,这位黑人帅哥弹钢琴的画面不仅在电影里迷倒了托尼哥,在现实中也俘获了一众迷妹粉丝。 马赫莎拉˙阿里的作品中,我们较为熟知的就有电视剧《纸牌屋》、电影《饥饿游戏》、《月光男孩》、科幻动画片《蜘蛛侠:平行世界》、《阿丽塔:战斗天使》。并早在2017年便凭借《月光男孩》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今年是二度获奖。 扒过片子背后简历,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分析一下片子本身,这种黑白配的经典套路成功的就有《为黛西小姐开车》和《触不可及》。但与这两部不同的是,《绿皮书》的司机是白人,这种套路与反套路的机智成了本片最大的看点。 观影过后,小编只觉剧本工整,无可挑剔,让我想起去年国内火爆的影片《我不是药神》。同样的起承转合,井然有序,但也缺少导演风格。影片开始是托尼哥工作的酒吧因为他打人停业两个月,这两个月他将没有任何收入,就在他们一家生活陷入困境的时候接到一个工作面试,这个工作可以暂时缓解他的困境但是需要和他不喜欢的黑人共处八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托尼哥接受了,开篇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困境式开头。 随后他成为谢利博士为期八周的巡演司机,一路上双方因不同的阶级地位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摩擦,但他们却在谢利博士遇到不公平待遇的问题上达到一致,在这共同的方向中两人慢慢靠近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从而达到人生的高潮(学习到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贵品质)。这过程又是一个经典的公路片题材。 但是一个既定套路的剧本怎么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的呢? 在这小编就不得不说一下剧本的叙事角度,整部影片从托尼哥的角度出发,全程目睹并参与了谢利博士作为一个黑人的困境及他的处事方式。作为本片的主角,托尼哥外露的火爆脾气和地痞的行为方式给这部电影打上了喜剧的标签。 但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这部影片的核心所在却是男二,一个每晚都需要准备一瓶朗姆酒的钢琴家,这是一个内化的人物。 一个外化的喜剧主角,和一个内化的严肃男二,也代表了这部电影的整体风格。若主配视角对调,难免显得过于沉重以至陷入自我怜悯的境地。所以这部电影看似男一在性格上占尽风头,但实际上这部《绿皮书》从肤色种族上立意,提炼的也都是男二的精神和思想。 于是马赫沙拉˙阿里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也不奇怪了。 ![]() ![]() 在电影里两人关系的递进和种族矛盾的升级融合的十分巧妙,托尼哥从一开始是厌恶黑人的,从他将黑人喝过的杯子扔掉就能看出。 但同时他也不是那么迂腐的人,当妻子说:他是黑人的话,那你肯定一个礼拜都干不满。托尼哥说:钱多我就干。这也为后来两人的破冰之旅提供了可能性。 随后在巡演中托尼哥被谢利博士天才般的钢琴天赋俘获,变成小迷弟一枚。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种族矛盾开始逐渐显露。 主办方未准备合同约定的施坦威钢琴。 谢利博士无法入住当地高级酒店,还在酒吧被一群白人围殴。 谢利博士不被主办方允许与白人共用一个洗手间,只能用树下的一个简陋茅房时,于是谢利博士回旅馆如厕。 途径一个落日镇时,两人被警方拦截,只因落日镇的规定是黑人在夜晚不被允许出门。 在这些种族歧视面前,与一言不合就开干的托尼哥不一样,谢利博士一直保持着他的教养,从未与人起过冲突。他甚至批评托尼哥的冲动:暴力永远无法取胜,坚守尊严才会赢,因为自尊总能让你占理。 但这种所谓的坚守自尊会不会是另外一种不作为呢?谢利说:我拒绝去不欢迎我的地方。于是他回旅馆如厕后继续他的演出,被警察拦截后还斥责托尼哥打了警察。可是他的这场巡演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他受尽委屈却什么也没改变。 甚至不好意思叫托尼哥灭烟,于是托尼哥说:你只要说句话就行了。因为这是博士你的权利。 于是在第二天谢利博士不被主办方允许进入白人的餐厅时,谢利拒绝了演出。 他也终于从那个地痞流氓的托尼哥身上明白,自己的权利不是靠别人良心发现送给你的,而是需要用勇气自己去获取的。 两人在种族歧视的问题上时有了突破性认识的时候,在社会阶层上他们也有了新的认知。何为高山流水,何为下里巴人?古典音乐就一定比流行音乐高级吗?在酒吧弹钢琴就一定要喝威士忌吗?生活是各自的,但是世界是所有人的,不分种族肤色不分财富地位。 ![]() ![]() 分析了剧本的整体脉络,最后我小编想说两个很有意思的镜头,第一个是两人在农场修车时,偶遇了一群社会底层的黑人。在这里,两方对视。可双方并未同框。 最后透过车窗,聚焦在远处的农民身上,似乎这是两个世界。 还有谢利不得不住在黑人集中的旅馆时,双方也未曾同框过。 就如谢利自己说,他不够白也不够黑,甚至不够男人,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他自己也不够认可自己黑人的身份,在这一社会大环境中,人人都趋利避害。 直到那个勇气的点爆发,当谢利能正视自己的时候,他既愿意在黑人酒吧里与黑人一起狂欢,与他们出现在了同一镜头中。也愿意与托尼一家共度圣诞,消灭孤独。 与其说这部影片是关于种族歧视的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关于勇于自我认可的故事。不同种族不同阶级的人,到底谁能歧视谁?不过都是活在这世间做一个自我而已。 你看,托尼哥多么潇洒。 其实《绿皮书》里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细节,比如严肃的谢利翘着兰花指吃炸鸡,比如谢利知道托尼未归还玉石却在两人破冰后才说破,在比如托尼当了谢利一路的司机,最后的回程却是谢利载着托尼。以及,我们很好奇走进托尼家的谢利,会不会再走一步给自己哥哥写信?这些细节小伙伴们就自己去电影院去看吧,这是一部值得的电影。 最后,希望这世间之人都能互相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