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画 2017-01-25 16:09 按:知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上海书画出版社资深书法编辑方传鑫先生(1948-2017)因病逝世,本刊谨以2016年5月刊发的旧稿一则,沉痛悼念这位为书画艺术的传承与传播贡献一生的书家。
传鑫友兄以书艺享誉海内外,书之余,攻印艺,擅边款,亦成绩斐然,好评如潮。近今,其出示所作印谱一册,尤多边款之制,四体皆备、冲切兼用,朱红墨黛,相映生辉,不禁令老眼为之一明。展读传鑫兄的印谱,尤其是他的边款,第一印象是转益多师,自成蹊径。他是杰出书画篆刻家来楚生先生的高弟,又有幸独得大家方去疾先生多年传授,基业厚实。而他妙在食而化之,融诸家于心胸,出新意于锋杪,表达的是纯属于他自己的书风与刻技。有古有他更有我,入而能出,风标自立,这是令我十分佩服的。其次,刻边款之难,难在变而化之,这对一般印人来说是难以逾越的沟渠,而传鑫兄所作的边款,字体正、草、隶、篆皆备,而一种字体也往往兼具多种风貌与气格,用刀不囿于一类,或冲或切,或兼而用之,以刀为笔,刀笔相辅,集刀趣笔意之双美为一,多姿多式而又统一于其沉稳、练达、丰赡的基本格调里,变不离其旨,化不逾其矩。高人绝艺,这也给我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韩天衡
墨华春印文及边款 他在书法艺术的创作上十分重视基础的训练,他认为对笔墨技巧的熟练掌握是艺术风格最根本的表现手法,其中笔法尤其是关键之处。他还认为作书之道,立意不高,则究心必浅。在这两个基本思想的指导下,他脚踏实地,从篆、隶、楷书入手,以沉着为本,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他的隶书得力于《乙瑛》、《礼器》、《张迁》、《石门颂》诸碑,又参以简帛的笔意,于端庄的体势中流露出一种倔强的神气,于雍容宽绰的结构中体现出一种刚毅的风度,笔力沉厚,点画凝重,笔势迅劲,有万壑千山气象奔赴腕底。他还能旁通篆书,于钟鼎彝器、金石铭文、诏版刻石中汲取营养,正由于他在楷法和篆隶上具有平实稳重的功力,故流溢为行草,自然可观。他的行书,并不株守一家,而能博采众美,其沉着痛快处,则得益于襄阳法乳;其点画精到处,则得益于景度笔意;其姿态跌宕处,则得益于嵩樵体势;其用笔丰腴处,则得益于东坡侧法,在章法上他汲取了黄道周字距密、行距疏的布局,逐渐酝酿出清刚雅正的书风,他的行草,笔意贯注,参插争让,自有一种雄秀之气,盘郁于行墨间,十分耐人寻味。他认为书法作品,要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必须注意到整幅字的气势和布局,而意以敛而愈深,气以蓄而愈厚,味以淡而愈长,趣以真而愈永,书品实出于人品,若叛于道,戾于经,乖于理法,猥以急切之心以求速战,是断难成功的。 ——刘小晴
隶书 将进酒 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方传鑫的隶书线条,是极具个性特征的。概其要者,突显在两个方面。一是清厚遒健。方传鑫用笔十分注重力和势的配合,力注势生,势随力到,出笔逆入平出,衄挫而行,线条坚浑而涩重,所谓“一点一画皆如抛砖落地,使人不敢以虚妄之意拟之”。方传鑫隶书用笔的厚重感,很大程度上得之于他腕力的巧妙运用,笔画的提按、顿挫、使转,他都能灵活地摆动手腕,把手臂乃至全身的力都传导到小小锋尖,全力倾注,力贯始终,“笔势开张,万毫齐力”,方传鑫的隶书线条,涵泳着厚重峻洁的意韵。二是简约生动。在方传鑫的笔下,点画平实而不妩媚,简约而不繁冗。横平竖直,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态;笔起笔落,全然没有拖泥带水之习。他将繁复的用笔技法演绎为自然的书写,强调的是率真、融通、朴实无华。看似简单而规整的字,却充溢着让人久品而得隽永之趣味的艺术魅力。 方传鑫隶书的结字,从总体上来说,仪态端方,比较规整,他熟谙古人所谓“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之理,恪守着精美和缜密的艺术要旨,去构想和营造字的形态。他的隶书点画排列均衡,重心平稳,字势呼应,尽显端庄之美。与此同时,他在继承堂皇经典的汉碑的同时,也向民间的简书帛迹中汲取养料,于平实的笔画中,掺入一二分笔,使端方秀美的字态中,又平添了几分飘逸灵动的雅致之趣。 ——张伟生
行书 苏轼绝句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传鑫先生即以书名驰誉全国,他是第二届全国书法家协会的理事,《书法》杂志的创刊人之一。每次上海书法大展,他的作品均以大气浑厚的风貌深得同行赞许,与诸前辈名家作品共陈一室,并为《光明日报》所报道,这是当时上海书家中宣传规格最高的。他又是海上名家马公愚、来楚生的弟子,品德操守口碑甚好。他为人处事低调,不喜张扬,不言人短,凡事有主见,交友极谨慎,对后进奖掖有加,讨教者,他总会直言相告,度人金针,使人如沐春风。作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家,他对于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份较之他人更为深厚的感情,他还通篆刻,晓版本,藏古砚,诵辞章,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来源于他全方位的文化积累,唯有如此,他知识的深度才可能通过一个个点来加以聚会和喷发,并在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中体现出来。传鑫先生同时又是书法界中为数不多的学者型书家与资深编辑,对出版物的版式、印刷、纸张、开本、销路相当了解,这就保证了他近年所编多达一百余册、铜版纸精印《中国碑帖经典》和《中国墨迹经典》的高质量和高品位。这两套字帖一面世即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有的一年内竟重印五次,成为字帖出版业多年来少有的热点,上海出版界在整理出版祖国优秀碑帖方面的龙头地位也重新成为话题。方传鑫先生在书法及其他方面的成就,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告诉人们: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只有在浮躁的文化氛围中耐得寂寞,坚持自己的学术理想,他才有可能成功。 ——胡传海
行草 乌衣巷 我以为,在方传鑫的书法道路上,或许有两次算是比较关键的转折:一是他青年时有幸投拜于海上著名金石书画名家马公愚、来楚生的门下,使得他犹如黑暗中遇烛照之明,遂书艺大进;二是他一九七八年进入了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专业岗位后,如鱼得水,眼界大开。能有机会更多地观摩到历代名家真迹,接触到难得一见的珍稀法帖,这对方传鑫的境界提升和胸襟开阔是大有裨益的,也使他的作品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丰富滋养,更上层楼。 一个书家的艺术水准往往是多方面素养的综合,方传鑫谦逊低调的作风,又使他从不故步自封,并能最大限度地从古人和前辈艺术中汲取养分,不断丰富自己。即便是同道后辈,他常常也是发现别人的长处。我想,这不仅是方传鑫的从艺之道,也是他的为人之道,或许也正因为此,我们看他的作品,多少年来并非一成不变,而总能够在“微调”中完善,线条中始终保持一种生动和鲜活,这对于一位功成名就的书家而言,也是难能可贵的。 ——管继平
追寻名家踪迹 展示大师风采 传授经典技法 发掘书画新秀 关注艺术市场 开展学术讨论 国内邮发代号:4-440 国外发行代号:M6739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593号2号楼310室 邮编:2000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