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城控股业绩暴增挺进十强,存货高企去库存压力倍增

 斑马消费 2020-10-21

新城控股已成为国内房企一匹黑马。

3月8日,公司披露2018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41.3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04.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58 %和74.02 %。

2018年,公司全年合约销售额约2210.98亿元,同比增长74.82%,累计销售面积1812.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5.21%。

凭着这样一份成绩单,新城控股已跻身国内房企前十的行列。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城控股的急速扩张,也让公司存货快速增长,去库存压力倍增。

逆势拿地,跻身一线房企

2018年报显示,新城控股(601155.SH)全年新增土地储备164幅,平均每2.2天就有一幅土地收入囊中。

2018年,国内房地产企业投资热情冲高回落,地产商拿地普遍趋于谨慎,但在新城控股身上,似乎看不出外部环境对它的“影响”。

早在2014-2015年国内房地产行业处于下行区间的时候,国内大多数明星房企诸位万科、碧桂园等在拿地方面逐渐放缓,并且缩减开支,新城控股在当时就反其道而行之,为此后几年产品开发储备了大量土地资源。

2015年至2018年,各年新增土地储备分别为286.38万平方米、487.91万平方米、1218.60万平方米、1549.11万平方米;新增总建筑面积从2015年的950.68万平方米飙升至2018年的4773.24万平方米,总地价也从2015年的237.52亿元增至2018年的1112.17亿元。

在土地储备策略上,公司一直推行的是多元化战略,即通过参加招拍挂、并购和合作方式获得储备土地资产。

川财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新城控股通过招拍挂、并购和合作方式拿地面积各占比总拿地面积比例分别为49%、29%和22%。

公司通过较为低廉的成本拿到巨量土地,最近几年的平均土地成本(平均楼面地价)逐年降低趋势明显。

川财证券综合克尔瑞数据研究显示, 2015年至2017年新城控股平均计容楼面地价分别为3284元/平方米、4603元/平方米和3175元/平方米,楼面地价与销售均价之比从2015年的35.58%降至2017年的23.30%。

2018年,公司平均楼面价2330元/平方米。

克尔瑞统计显示,2018年,公司销售金额及销售面积全国排名历史性进入前十,分列行业第 8 位和第 7 位,增速位列十强房企之首。

去库存压力倍增

新城控股一直强调慢和稳,将骆驼作为公司的图腾,但最近几年的扩张,却展现出了狼一样的义无反顾。

2018年报披露,公司短期借款22.70亿元。利用发行公司债、票据等工具融资,一直是公司融资的主流方式。

2018年,公司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先后发行中期票据、永续中期票据、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及超短期融资债券合计募资79亿元;在上交所平台完成购房尾款资产支持证券、公开及非公开债券募资55.53亿元,同时,在境外发行美元债券募资13亿美元。

最近几年的大规模扩张,公司的负债总额快速增长。2015年至2018年,负债合计从539.31亿元增至2793.62亿元,资产负债率从79.54%增至84.57%。同期,公司的融资平均成本分别为7.26%、5.49%、5.32%和6.47%。

快速扩张也导致公司存货持续走高,从2015年的327.3亿元,增至2018年的1456亿元;同期的存货周转天数从652.77天,增至1165.67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