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读库真是一个神奇有魔力的地方,这个平台上聚集了很多优秀的法律人,平时大家可以在法律读库公众号读到非常多的原创法律文章,这个平台的原创作者群里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已著书立说。本篇小文中的刘玲律师也是笔者2016年在法律读库这个平台上结识的,初见刘玲,一丝不苟的短发,一袭暗色职业装,坚毅的眼神,柔和亲切的笑容,一眼既见就给人以干练独立的感觉。 《分光镜下的法治》是著名刑辩律师刘玲2019年除夕当日寄给笔者的,对于一个爱书之人收到这样的新年礼物着实是件雀跃的事。收到书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撕开透明保护膜,而是搜索了一下什么是“分光镜”?然后才是迫不急待地领略分光镜下的法治究竟如何? 本书算上最后一篇《后记》共计七十篇短文,涉及法律各个层面的思考和探讨,用心程度之深,关注之广,令人禁不住点赞激赏。其实本书只是收录了刘玲女士关于法学理论和随笔等三百余篇中的一小部分。 她着眼于“像男人一样战斗,像女人一样生活”,“证据的作用”、“法应容情”的权利与技术的学术研究。她也关心“法庭之上,能否喝口水”,研究“刑事被告人出庭着装之道”……她注重细节也注重思考,有提问也荐良谋。万剑归宗就是解决问题。
书中一篇“检察官与律师,怨偶能否成佳偶”?文中刘玲写出了二者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法擎利剑斩邪恶,律做天平判是非。法官、检察官、律师,虽说都是法律人,但是因为角色和分工的各不相同,所以这是一个一直在寻找和谐之路的法律共同体。 公众对不同的法律人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刻板印象,作为法律人自己对法律也会有不同理解。角色、角度是客观的产物,不同见解和看法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只有分清职责、依据法律解决社会问题才是正解。 刘玲的工作经历用她自己的话说像一个钟摆,律师—检察官—律师,从业已是25载春秋,在她内心深处是不是存在左手与右手的互搏我们未尝可知,经历就是财富,这些难得的经历无形之中给了她更多综合的能力和气质。 业余生活中的刘玲是一个很注重精神和生活情趣的人,她安排时间大量阅读和旅行,经常去看展览和歌舞剧,完全不是一副老学究模样。 律者,定分止争也。文明法制社会,人人相信和恪守法规,才能画出圆满人生。想要真正了解律师,了解法律人,只看纯属虚构的电影是偏颇的,如果你想了解一个温暖有情怀的律师,想看到一位秀外慧中悦目的律政佳人,那么,你不妨翻开《分光镜下的法治》,去和刘玲进行一番有趣有料的对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