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失眠案到附子

 中医药方便 2019-03-09

第一个失眠案

过年放假回家,期间母亲对我说自己睡眠不好许久了,每天夜里一两点钟醒来,之后便无法入睡。经常口腔灼热、疼痛,最近几日又发作加重。临走之际,让我给她开个中药处方,吃点中药治治。平时家里人身体有恙,一般都是我在瞧,所以深知母亲身体本质如何。气血阴阳两虚之人,素来有头昏、记忆力差、四季怕冷等症状,再者虚阳作祟,所以经常睡眠不好,多梦易醒,口腔溃疡常发,灼热疼痛常有。舌体薄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以前笔者常劝其多吃一段时间药调理,但是每次觉得好了就停药。临走之际,留下一方,嘱一定按方服药。附片12g  熟地20g  牡蛎20g  砂仁6g  黄柏15  炙甘草6g  黄芪20g  当归10g  升麻6g  首乌藤20g  泽泻15g

过段时间,闻及她的情况,说吃了两副药,睡眠好了,有时半夜醒来,但是很快又可以睡着。口腔灼热、疼痛也没有了。

第二个失眠案

三孃听我妈说她吃我中药效果很好,想把处方给姑爷(三孃的老公)吃吃。因为找不到处方了,就找我给看看。就我姑爷这个毛病,我是知道的,因为大约两年前,就找我看过。睡眠不好,每天入睡容易,但是到了夜里两三点钟就醒了,然后就再难入睡。醒后便要如厕,腹部不痛,但是解大便时“噗噗”作响,大便稀。白天几乎要上两次大厕,有时晚上还要上,皆是稀便“噗噗”作响。全身冷汗黏手,手脚心甚凉。人瘦,面无光泽。舌淡红齿痕苔薄白,脉细弦(曾经的脉象)。如此,已经数年。

两年前,我以疏肝健脾治之,没有明显的效果。后来又在其他医生处看过一段时间,还是没有起色。以至于每次三孃谈到这个问题,都是忧心忡忡。

两年后的现在,还是同样的病人,同样的疾患,同样是我,但是又有不一样的认识。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后天运化精微以养先天,后天弱则先天消耗加剧;先天肾主水,中寓真火,以温煦脏腑,先天真火弱则后天亦失而不足。脾弱则肝木克之,肾虚则肝失养。

想到这一层,似乎就明朗许多。肾虚脾弱,火衰无以温,水无火不沸腾,五谷不化,故便稀,气血不足则面色不泽。加之肝木相克,气机而成迫急“噗噗”之势。火衰水静不沸,而成寒湿,故冷汗、肢冷。阴阳不济,阳虚阴胜;肝木失养,气机横逆;运化失司,气血不足皆可为失眠之因。便处以下方:

柴胡15g  炒白芍15g  枳壳10g  炙甘草5g  附片12g  吴茱萸3g  补骨脂10g  肉豆蔻10g  五味子5g  炒白术20g  熟地20g  茯苓20g  荊芥10g   

嘱其生姜自加,服三副再看情况。数日不见复诊,以为自己又失败了。一问才知吃了三副药后,睡眠好转明显,就自己又抓了4副来吃。但是大便还是没有明显的改变。

调方:柴胡15g  炒白芍15g  枳壳10g  炙甘草5g  附片15g吴茱萸5g  肉豆蔻12g  乌梅15g  炒白术20g  茯苓20g  熟地20g  车前子10g

生姜自加,上方服6剂。反馈情况,睡眠保持明显好转之势,大便早上一次,凌晨不再起来大便,白天、晚上不再大便,也就是说,除了大便还是稀之外,时间、次数等已经正常。整体来说效果不错,继续服中药治疗中。

和两年前相比,也有疏肝健脾,不一样在哪里呢?一是认识到更深的层次,用附片、四神温脾暖肾,配合熟地阴中求阳。至于“疏肝”,四逆散疏肝调气,不同的是,运用“泄肝”的方法。肝者,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肝强而横行克土。疏肝不忘补肝之阴、泄肝之强。熟地以补阴,五味子酸而泄肝,二诊换做乌梅,补敛涩肠而泄肝。

浅说附子

可以看出,两个失眠案,附子之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补火温脾肾,配合熟地,但求阴阳既济,阳虚而浮者,又可潜降虚阳。医之用附子,有两种极端的趋势。一是谈附色变,一般不用,用也是极小量,二是以用大量附子为特色,动则几十上百克,笔者舅舅曾因大便及出汗就医某“神”,附子剂量从开始的50克,到最后500克一剂,可谓惊人,至于效果嘛,未动分毫。

附子虽有大毒,但是有故无殒,用之得法,确是一味良药。而且经过炮制,熬药时又久煎,毒性大为减少,不足为惧。害怕的只是病机不明,配伍不当,用之不当。当知阳虚、阴阳皆虚、阳虚外浮、外寒直中、寒湿阻滞等等,不可一概而论。

有人不敢用附子,用很小的剂量,也会“上火”,就说附子太强,不可多用。但是,其中道理,真的知道否?病机的认识清楚否?我觉得其中存在以下的原因:

1. 气机因各种病理产物壅滞不畅,单用附子,不注重气机的调节,变化火郁,而出现一系列“上火”的症状。所以正确的配伍是非常重要的。

2. 用量过小,阳气升发不及,也就是阳气动起来了,但是动得不够,没能突破阳气运行通畅的临界值,所以阳气微动,而出现系列症状。薛己《内科摘要》记一案,先用附子,患者病情加重,后大附子剂量而药到病除。(笔者在网上电子版寻找此医案,但是没有找到,有意者可查找参考。)

3. 每个人的剂量大小是相对的,所以有些人真的就对附子不耐受,很小量就会出现不良症状。

中药用量,贵在适度。过小,力量不及;过大,亦有害处。毕竟是大辛大热之品,度的把握尤为重要。有专用附子吸人眼球者,滥用温补,实不可取。

附子的用法、用量,需要在实战中探索运用,记之共勉。


上期内容:我看电视剧《老中医》

历史推荐:运动,使他身体毁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