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为什么成为千年一遇的全民偶像?

 寻梦向天歌 2019-03-09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写到:“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着,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有人粗略的统计过,在中国人心目中,苏轼的粉丝在所有诗人中数量最多,他有着诗人的艺术情怀,有着平民百姓的诙谐和善良。无论他走到哪里,他可以和各地官员成为朋友,亦可以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难怪他对弟子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顶级大文豪

苏轼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谓灿烂而辉煌, 苏轼的词极大丰富了当时宋词艳丽而哀愁的词风,他的词风豪迈大气,并注入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这在当时是个伟大的创举,他提升了宋词在当时的地位,使得宋词与唐诗共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他的诗词深入人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林语堂、余秋雨、莫言等文化名人都自称是苏轼的忠实粉丝,这足以证明苏东坡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他的诗词浸润到我们生活和心灵的方方面面,失落时,感悟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秋时节,仰望明月,感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团聚之情。春天来临,品味“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美好。

创新书画家

前不久,苏轼的水墨画《木石图》在香港以4.636亿港币拍卖,足以证明这幅画作的珍贵性和收藏价值。他没有像以往的古代画家那样去寄情于山水之间或者为了迎合皇家的需要而作画,而是从生活中平常所见之物中感悟出一枝一叶,一花一草的精神世界。苏轼喜爱画竹,他便在自家门前种了一片竹林,日日观察其生长过程,待到作画之时,便一气呵成,惟妙惟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便来源于此。

在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寒食节的一天,苏轼便将当时郁闷而复杂的心情融入到书法中,《寒食帖》因此而诞生,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其书法行云流水,抑扬顿挫。现代人很难临摹苏轼的书法作品,因为我们只能摹其形,而不能摹出他的神。

超级美食家

在宋朝,普通老百姓吃不起牛羊肉,只能吃廉价的猪肉,苏东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明了东坡肉,苏轼在他的《炖肉歌》中写到:“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苏轼好美食,但是他并不是一味的吃山珍海味,那不是他所追求的。他的饮食理念绝对因时因地,在黄州,他品尝新鲜的竹笋和长江的鲜鱼,他可以不顾河豚的毒性而品尝其肉,正如他所言“自笑平生为口忙”;在惠州,他写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来勉励和自嘲自己;在儋州,他将人们所不吃的牡蛎当做美食,还让儿子不要告诉他人牡蛎的美味,不然别人也会跟他抢牡蛎吃!这种自我调侃的方式也就苏东坡能说的出来,充分看出他从容和乐观的精神世界。

人民的好官

苏东坡不仅是个好诗人,无论被贬到哪里都愿意为当地百姓造福,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官。在杭州做通判期间,他看到西湖中淤泥太多,野草丛生,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他便率领人民疏通西湖,恢复农业生产,并在此并建立了三个塔,今天成为三潭映月的标志。他将挖出的淤泥修筑成长堤,以便行人走路,后人美其名曰“苏公提”。

一流的人品

有位名家曾说,苏东坡的一生即使没有写过伟大的作品,仅仅他的人格魅力也能够名垂千史,确实,他待人真诚、性格耿直、超然洒脱、不随波逐流、有独到的政治见解和理想,这还不足以道出他性格的全部,他的一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感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