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在徐州

 VV美丽人生正无限VV 2012-06-08

 

苏东坡在徐州

   陈 树 德    

       著名学者林语堂给苏东坡奉赠了无数的头衔: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一个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一个佛教徒、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酒仙、一个厚道的法官、一个在政治上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一个美食家……

    苏东坡到底是什么人?一句话:一个了不起的人。不过,人们最景仰的,还是他的道德文章。苏轼一生,仅留传下来的诗词就有二千七百多首,信扎八百多封,还有数不清的散文、短记、题跋、碑铭、奏章等,他为朝廷草拟过的圣诏也多达八百多篇。苏东坡是豪放词派的鼻祖,有人比喻,东坡以前的词,只宜“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晓风残月’”,而苏东坡的词“须关东大汉执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苏东坡的文章也独具一格,如“泉源涌出”一泻千里,又如“行云流水”,清新自然,历代奉为圭臬。民间有俗语云:“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根”。苏轼在徐州期间,著名诗人秦观就曾专程到徐州求见苏轼,并写诗说:“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足见苏轼的文章人品影响之深。

    苏轼一生遭大贬两次,小贬暗算无数,还有一次蒙冤入狱,险些丧命,似乎历史从来就不愿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然而,他的才华、他的智慧、他的胆识,却无时无刻不在放射出耀眼的光辉。东坡一生辗转迁徙十余处,最远到达荒芜的南海,但不论时间的长短,也不论为官还是谪居,凡足迹所到之处,他必定在当地留下优秀政绩和道德文章,在徐州也不例外。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四月到任,七月就碰上澶州黄河大堤决口,淹没四十五个州县,“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洪水的声势,诗人留下了这样的描写:“夜闻沙岸鸣瓮盎,晓来雪浪浮鹏鲲”,一时间全城百姓惶恐万状。就在这危急关头,苏东坡挺身而出,喊出了“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决心,积极组织军民筑堤抢险,苏东坡本人也亲荷畚锸,布衣草屦,“庐于城上,过家不入”。经过两个多月艰苦奋斗,徐州保住了,徐州的百姓保住了。大水过后,苏东坡又提出“筑堤防水,利在百世”的主张,继续带领民众筑堤“七百九十丈”。苏轼仍旧身体力行,“我当畚铲先黥髡,付君万指伐顽石,千锤雷动苍山根”。这些用顽石修筑的长堤,终于和苏轼的名字一样,历千年而不朽。苏东坡还在城东要冲处筑一座十丈高楼,取名“黄楼”。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黄色为土,土当克水,“黄楼”就成了徐州人民抵御洪水的力量和象征。经历如此重灾,同时又取得如此重大胜利,苏东坡岂可无诗。其中一篇《九月黄楼作》是这样记述的:“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千柄插”。苏东坡的苦心没有白费,元丰元年(1078)徐州就迎来了丰收的年景,诗人有好多首诗描写丰收的喜悦。有一首《浣溪纱》写道:“千岐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夭红。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看到灾后丰收的情景,诗人像孩童一般的兴高采烈。此外,苏东坡在徐州还创作了不少描写农村的词,成为文人词中第一个写农村题材的词人。“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问言豆叶几时黄?”读起来又是多么的亲切感人。

    黄楼落成,苏东坡曾邀请苏辙、秦观、陈师道等名家作赋写铭,苏辙作《黄楼赋》由苏东坡亲自书写,并刻碑留存。说起来这块石碑还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苏东坡后来因“元祐奸党”案遭贬,崇宁二年(1103)朝廷下诏:“应天下碑碣榜额,系苏轼书撰者,并一例除毁”。《黄楼赋》碑当然不能幸免。当时的徐州太守不忍心毁掉此碑,就把石碑丢弃到附近的壕沟中,“黄楼”也改名为“观风”。宣和末年,禁令稍懈,连皇家也开始收集苏轼的手稿,东坡文字身价倍增。另一位颇有“商品意识”的徐州太守苗仲先,便令人把石碑从壕沟里挖了出来,星夜赶制了上千份拓本。事情做完之后,他又张扬说:“苏氏之学,法禁尚在,此石奈何独存?立碎之”。黄楼石碑被毁,苏轼手迹拓本便成为绝版,这位太守也因此而发了一笔横财。现存的《黄楼赋》碑是后人重建之物。

    苏东坡在徐期间,曾结识云龙山的隐士张山人,互有许多诗词唱和。其中一篇《放鹤亭记》,使一座本不起眼的养鹤茅亭,一时间闻名遐迩。“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也婉转的表达了诗人的彷徨心态。此后九百多年时间,放鹤亭屡坍屡建,世代留传。1979年放鹤亭彻底整修,彩栋丹楹,焕然一新,游人如织。

    元丰元年九月十七日,苏东坡曾和友人一起醉倒在云龙山下。一篇《登云龙山》诗:“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岗乱石如群羊。岗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使得“东坡石床”成为历代诗人咏唱的重要景观。

    值得指出的是,徐州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但在苏轼之前,只开采了“北山”的铁矿,而且是用砍伐的木柴进行烧炼,虽然获得了钢铁,但破坏了更重要的森林资源。是苏东坡在徐州白土镇首先发现煤炭,并积极组织开发。《石炭》诗记述他在任期间,组民众挖炭取暖炼铁的情况,同时拯救了“南山栗林”。诗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磐万车炭……南山栗林暂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着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要斩长鲸”,则反映了苏轼保家卫国的精神。

苏东坡在徐州不足两年,但他给徐州人民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却无法用年轮来计数。一条苏堤、一幢黄楼、几座煤矿,以及数以百记的不朽诗文,它将永远留在徐州人民心中。

   (附注:苏轼号“东坡居士”。这个名字是元丰四年(1081)贬谪安徽黄州时,因躬耕于城郊东坡故名。苏轼知徐州在先,贬黄州在后,严格的说,徐州时期的苏东坡,还只能叫苏轼,不能叫东坡。)

 

地址:221008 徐州市三环南路 徐州工程学院

电话:0516-57290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