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中的数学规律:王朝为何短命?

 铁血老枪 2019-03-09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开一节关于历史中有趣的数学规律的课程,我们会带领大家“穿越”到过去,去寻找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数学命题。

大家都觉得乾隆爷真是好命,他在位期间国家安定、天下太平,自然有闲工夫七下江南和宠妃谈谈情说说爱,比起他的前几任和后几任皇帝的呕心沥血,轻轻松松就成为了一代明君。这所谓一代明君,难道真的是因为他自己夙夜忧叹、为国为民么?

就拿清朝来说,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不能说不英勇善战,可为什么他们征战了几十年依然没能攻入山海关成为帝国的主人呢? 到了顺治的时候,也就是时间又过去了快40年,这个几乎不管什么事的小皇帝在位时期,却反而攻入了山海关,入主了中原。而清兵进入中原这花花世界,立刻开始了跑马圈地,其中政策远比明朝更加苛刻,例如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等,举不胜举,但是中原的老百姓却鲜有反抗的。

而到了康熙年间,多次对外征战,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攻打蒙古,并多次提高赋税,百姓却安之如怡。到了乾隆期间,其多次出游规模浩大、耗资巨大,却没有像隋炀帝一样,英雄并起逐鹿中原,反而进入太平盛世。而清代自嘉庆之后,却不可避免的走上了衰落,无论后代的咸丰、光绪如何努力求存,最终都难逃失败的命运。

纵观历史,就会发现,中国古代的王朝存续时间几乎都不超过200年,西汉215年、北宋168年、南宋153年,历史似乎总在往复。那为什么刚好是200这个数字呢,这背后又有什么隐藏的逻辑?

关于这点,大家众说纷纭,比较广为流传的有:土地兼并论(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唐朝和元朝),外敌入侵论(典型的就是西晋、南宋),农民起义论(东汉和明朝),外戚、宦官、甚至美人都成为了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这里默默的为杨玉环、赵飞燕喊个冤)。这些论点各有各的道理,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个关于兔子的问题,据说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特别喜欢观察兔子生育问题,他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对兔子每一个月可以生一对小兔子,而一对兔子出生后,第三个月开始生小兔子,假如一年内没有发生死亡,则一对兔子一年内能繁殖成多少对?这里兔子的对数可以表示为1、1、2、3、5、8、13、21、34、……。


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第五个月第六个月第七个月
大兔子0112358
小兔子1011235
兔子总数11235813

大家有没发现这个数列有一个特点就是:最新的一个数字等于前两个数字之和,同时前一项等于后一项0.618倍,于是斐波那契就将这个数列命名为斐波那契数列(也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黄金分割线)。

同理,我们知道古代人的平均繁殖年龄为20岁,也就20年为一代人,如果考虑到古人的寿命普遍不超过60岁(考虑老人死去的情况),也就是说在世的人口组成主要由最近的3代人构成(父母、子女、爷爷奶奶),如果我们假设最初的人口为1,不考虑食物天灾疾病等外部条件,再世人口等于最近的3代人口的总和,我们可以计算出到了第五代也就是过去100年的时候,人口距离最初翻了4倍,而到了第十代的时候人口将增长19倍。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
大人01122447
小孩10112244
过世的人00010112
总人口11224479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古代王朝最多是200呢?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每次王朝统一后,人口在战乱中将锐减为前一次王朝末期人口的1/3到1/5左右(比如西汉末年中国损失了约50%的人口,晋末中国损失了约60%的人口),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100年也就是5代人过后,最初的人口经过繁殖可以达到最初的4倍,也就是人口的最佳数量,刚好弥补损失的大部分人口,这时王朝往往会进入盛世,而200年后人口倍增(也就是最初人口的19倍,如果不考虑天灾和生育下降的话),这将远远超出土地供养的极限,自然就开始战乱灾祸频发了(就算皇帝再贤明、祭再多的天也无济于事)。

因此其实王朝没落与兴起,本质上不由皇帝的好坏,亦或大臣的昏庸,又或者外部干涉而决定。和平时期一长,原先的土地无法供养翻了十倍以上的人口,大家吃不饱饭自然就会去反抗,王朝自然也就颠覆了,等多年战争过后,打仗打出一个草头王,人口自然也就少了,大家能吃饱饭了,自然也就偃旗息鼓了。所以200年成为了一条红线,多数王朝的周期集中在200年左右。

知道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股市有7年一次牛市的说法,宏观经济有20年一个周期的规律?

来源 : Mathaholic游斯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