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讲求文采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虎豹无文,则同犬羊;虎兕有皮,而色姿丹漆,质待文也。”孔子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之于文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明确提出了“有文采”的标准,这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导向,坚持下去,可以使广大师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注重语言锤炼,从而消除“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的现象。
“文采”的本意是华丽的色彩,指语言富于变化,精美流畅。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文采呢?我认为可以从这样几方面加以练习:
一、展示文化底蕴。
如果你平时阅读面广,记得东西多,文化底蕴足的话,在作文中就要尽量显示一下自己的文化功底,果真如此,便会文采斐然,使阅卷老师“龙颜大悦”。如:“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亮色。”这段文字的作者将涉猎的知识、储备的素养信手拈来,化为自己的语句,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自然而然的显露出语言的亮丽与芬芳。
二、运用丰富多彩的词语。
要做到有文采,就需有一字传神的效果。如:““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得不拿?” 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鲁迅《药》)这里表述手的动作一共用十三个词语,其准确程度、生动程度,几乎达到了无可更改的地步。又如:“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伺候着,我们得忽左忽右地奉承着,我们得上窜下跳地迎合着,我们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其次《位置》)作者用“跑前跑后”“忽左忽右”“上窜下跳”“内揣外度”四个表示方向的词和“伺候”“迎合”“奉承”“恭维”四个表示态度的词,使语言错落有致,避免了重复,给人以美感。
三、恰当运用修辞来增强表达效果。
修辞的运用就是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你的语言锦上添花,从而增强表达效果。如:““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毕淑敏《孝心无价》)排比和比喻的结合,把“孝”具体化深刻化,让读者明了于心又回味无穷。
四、运用变化的句子。
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恰当运用会使文章摇曳多姿,语言活泼流畅。如:“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随着日月的更替,让人们深味着其中的永恒。”(《距离产生美》)这段文字优美但不雕琢,句式灵活多样,长短句相间,整散句结合,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让人拊掌击节。
五、巧用名言警句。
写作时巧妙运用一些名言警句,可以丰富语言的内涵,使语言胜人一筹。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揭开了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这段文字得体运用了现代、古代诗人的名句,增加了语言的力度深度,水到渠成的得出了自己的观点。
作文有文采的手段远不止以上列举的这些,比如还有注重节奏、巧用文彦、巧用联想等等。只要做有心人,不断总结规律,恰当运用规律,就完全可以让你的文章语言灵动,文采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