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禹州发现三国文丑之墓,墓地挖开,揭晓一个千年传说

 思明居士 2019-03-09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不费一将一卒,就从韩馥手中取得冀州牧印绶,据有了冀州,进而逐荡整个河北。袁绍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的迅猛势头,得益于其左右四大虎将,即是有“河北四庭柱”之称的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正所谓“颜良文丑知何益,关羽张飞死可伤,等是人间号骁将,太山宁比一毫芒”,威震冀州的颜良被汉寿亭侯关羽阵前枭首,卒于白马之围,而文丑之死,却比颜良更窝囊。三国演义中,关羽白马诛颜良后,文丑愤慨不平,遂率将卒奔赴曹操营寨大战,不料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一出手,文丑立即重蹈颜良覆辙,丧于关公刀下。关羽也因连诛颜良文丑二将,扬名沙场。

河南禹州发现三国文丑之墓,墓地挖开,揭晓一个千年传说

然而在真实历史上,文丑之死却与关羽毫无关联。《三国志》记载,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袁绍惧董卓强横,又因势单力孤无法抗衡,于是出洛阳城北上前往渤海郡暂避。四世三公的名门袁氏一族在彼时具有非常高的名望,董卓为了笼络诸人,任袁绍为“渤海太守”,故而袁绍到达渤海郡,立即有诸多谋士、将卒来投,其中就包括颜良和文丑。此后十余年,文丑一直跟随袁绍东征西讨,文丑素有勇力,又不畏死,故每逢临阵必飞身跃马,迅猛冲锋在前勇悍难挡,累有功绩,遂从一员小卒逐步提拔,成为袁绍倚重的大将。建安四年官渡之战以前,文丑已威震沙场,而彼时关羽张飞一众,尚籍籍无名。

袁绍崛起于河北后,积极筹谋挥剑南下继续图取大业,而盘踞河南许昌的曹操,成了袁绍南下的拦路虎,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不可避免。建安四年公元200年,袁绍向四方发讨伐曹操檄文,斥曹操“孤弱汉室,潜包祸谋,挠折栋梁”,并率大军南下直奔许昌,颜良文丑率10万大军为先锋。然而颜良文丑虽为悍将,却不晓计谋,攻打白马期间,曹操率张辽关羽救援,采用声东击西之计令颜良毫无觉察,故而曹操人马突至,打了个措手不及,颜良慌忙不迭之间就被关羽诛之。袁绍痛失臂膀后,继续率军前行,到达延津后,命大将文丑出击,刘备率军辅助文丑(彼时刘备暂投袁绍麾下)。

河南禹州发现三国文丑之墓,墓地挖开,揭晓一个千年传说

而文丑率5千骑兵追来时,正巧碰上了曹操麾下运送粮草辎重的车队,车队老马弱卒吱嘎吱嘎行走的非常缓慢,文丑将卒见状大喜,遂放慢脚步准备夺了这些粮草辎重,殊不知这正是曹操的计谋。正当文丑与将卒翻看辎重时,隐蔽在山坡上的曹操突然大喝一声,率军直冲而下,一时间黄沙翻腾,文丑与麾下将卒乱作一团,待一片刀剑喊杀声止息后,袁卒已全军覆没,大将文丑也不知踪迹。曹操率人仔细清点,才在沙土之中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文丑。威震冀州的文丑,就这样死于乱军之中,消息传来袁绍痛惜不已,决战还未开始,左膀右臂已尽失。古之为将者,腹有计略有多重要,从颜良文丑足可显见。

文丑死后,被袁绍遣人埋于磨石山。墓冢处于禹州鸿畅乡一个叫做“寨子贾”的小山村。当地县志记载,文丑墓处于村外一片沃野之上,墓冢高达十余米,宽厚犹如山丘,当地人世代称为“文丑冢”,墓冢前还修有庙祠,每逢清明都有人前来祭祀。随着千年岁月流逝,文丑墓也荒草杂生,逐渐不为外人所知。乡人们传说文丑入土后,有盗墓贼挖开了文丑墓,在墓中遍寻财宝不得,却发现了一个奇大的人首,吓得立即逃奔,此后再无人敢打文丑墓的注意。禹州考古学者介绍,60年代,学者下乡寻找有历史价值的古物古迹时,在当地人口中得知文丑墓的存在,非常欣喜,立即奔赴墓冢勘测。

河南禹州发现三国文丑之墓,墓地挖开,揭晓一个千年传说

众人在文丑墓墓冢内取土分析,确认文丑墓是一座汉末古墓。在深入的试探发掘中,学者与土层3米下,发现了碎裂的陶壶及布满花纹的砖瓦,经验丰富的考古学者一眼就认出这砖瓦正是非常典型的“汉砖”,古墓年代更加明确。由于整个试掘过程都没有发现盗洞,故而取得这些古物后,考古学者就停止了发掘,而是原样封存保护。

文丑墓没有发现盗洞,也就说明了那则颇有神秘色彩的盗墓传说仅仅是道听途说,当然学者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当地人为了保护文丑墓而有意为之。也正是因为如此,文丑墓才能历时1800年而得到保存。至于文丑明明死于延津,为何会埋于禹州,却令学者百思不得其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