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陈向东频道 Simon ¤ ¤ 1 现在的职场人士,人人都向往自由。 比如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对于传说中的弹性工作制就特别心驰神往,认为那就是时间自由。再比如努力打拼的上班族,不少人把实现财务自由视为终极理想,认为那就是人生自由。 自由当然是美好的,但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去实现这些自由呢?仅仅只在脑袋里想,而不去身体力行,就是做白日梦嘛。 几年前的某个周末,我在路上偶尔看到一个巨幅广告牌,绚丽的图片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自律给我自由。 这句话说得真好,瞬间被击中。 2 有必要申明一下,本文所说的“自由”,并不是指想干啥就干啥的自由散漫,而是一种心理上的自由,资源上的自由,意识上的自由。我始终认为,职场上最大的自由,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只要轰轰烈烈,就算不负光阴。 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历程,我们会惊奇的发现,群体中最先靠近“自由”的人,往往就是最自律的人。 我们上学时,成绩好的学霸,可以算是比较“自由”的人,老师只盯坏小子,不怎么管他们。可这些学霸往往是班上最自律的人,他们不会迟到早退,更不会装病翘课,作业总是按时完成并写得工整漂亮。老师当成宝贝,同学视为偶像。 我们上班后,晋升快的达人,也可以算是比较“自由”的人,领导只骂吊车尾,不会骂他们。可这些达人往往也是公司里最自律的人,不管领导在不在场,工作都很认真负责,不但尽力而且尽心。领导当成可造之材,同事视为带头大哥。 只要上面没人盯着,上课就走神,工作就分心,一定不会成为班上的尖子生,公司的排头兵,这是铁打的规律。那种嘻嘻哈哈就考第一的故事,随随便便就成功的案例,都是杜撰出来的假新闻,经过了刻意的艺术加工,用来满足读者很向往却从未尝试过的感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根本没得闻。 在我的理解里,无论是身为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高度自律都是自己能成就一番作为的基本前提,它不仅能带来相对的自由,而且还是一种最基础同时也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3 所谓的自律,简而言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放在职场这个场景中来说的话,就是以身作则。 有一次我在食堂吃午餐的时候,跟几个小伙伴聊天,有人说了一个小故事:他有一个四岁的女儿,有一天他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吃午餐的时候,由于天气闷热,他要了一瓶冰冻饮料,女儿看见了,也想要一瓶。他认为孩子太小不适合喝冰冻饮料,就严词制止,结果孩子很委屈。他耐着性子试图解释,却没任何作用,孩子大哭,他束手无策。 这时旁边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看不下去了,隔着桌子丢过来一句话,“你自己手里拿着冰冻饮料,却不让孩子喝,这样讲道理是没用的。” 他恍然大悟,轻声细语地跟女儿道歉,表示自己也不喝冰冻饮料,因为喝了对身体不太好,我们都喝茶水吧。女儿见他也没喝,这才破涕为笑,并拉勾约定以后都要喝一样的。 有样学样,就是人的模仿天性。四岁的小孩子都知道“你能喝我不能喝”没道理,更别说成年人了;鲁迅先生笔下愚昧无知的阿Q都会质疑“和尚摸得我摸不得”,更别提冰雪聪明的现代职场人士了。 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自律绝对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你不遵守制度规定,下属肯定也不会遵守。 我见过各种各样类型的管理者,豪放粗犷的,谨小慎微的,锐意进取的,固执保守的,其实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管理者,都有做得不错的佼佼者。他们的特点也许千差万别,但在自律这一条上,所有的优秀管理者,都是做得很不错的。 从明朝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知行合一”开始,到现在人们常说的“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讲的其实都是关于以身作则那点事儿。而且,不要认为以身作则是多么高的道德标准,事实上,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言必信,行必果”是君子的最低标准,其次再其次,也就是为人处世的起码要求。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你自己颁布的管理规定,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别人肯定也做不到,或者说别人即使有能力做到,也懒得去做。凭什么呀,即使你是领导,也不能搞特殊优待啊。 所以,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先确保自己能遵守,才有可能形成约束力和公信力,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大家看新闻报道,每当国家出台新规定时,总是会有一句“各级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一定要严格遵守”这样的话,就是这个道理。 4 按理说,自律是一件很基本的事情,而且人人都懂,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有些人在当了干部之后,也就是成了管理者,很多时候会有一种无形的优越感,看待问题的层面和角度也不同于普通大众,因此往往会在不经意中犯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就会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少人都认为,自己是领导了,就得跟下属不一样,其实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想法。我以为,领导跟下属的确有区别,具体来说就是“三更”:平台更广,压力更大,责任更重。 领导职位,给你的是成长的空间,而不是任性的资本。要是你连自律这个基本前提都给整丢了,相信我,你很快就会失去目前所拥有的职位。 有人问我,该依据什么标准去制定团队或公司的管理制度?我的建议是把握两条基本原则:其一,该制度对团队或公司有没有好处?有就立,没有就不立;其二,你自己做不做得到?能做到就立,做不到就不立。只有当两条都没问题的时候,才可正式成文形成制度。至于后续效果怎么样,还得看你是怎么以身作则具体落实的。 总而言之,要想追求自由,请先高度自律。抛开自律谈自由,忒不靠谱。 ¤ ¤ 陈向东频道:关注管理、创业与职场的原创公号 陈向东,跟谁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前新东方执行总裁,全国青联委员,北京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创新创业企业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商学院校友,数所高校的兼职、客座教授。畅销书《做最好的创业团队》的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