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洪桥镇小沉渎村,位于长兴县城东南15公里处,村辖总面积2.2平方公里,有572户,1840多人,农田1500余亩。村内的小沉渎港、窦渎港均是长兴通往太湖34条中的古溇港。小沉渎村濒临太湖,充满着太湖渔家文化的历史底蕴。而“小沉渎”村村名的来历却还流传着一则神奇的民间故事。 古时候,浩渺无际的太湖是一座叫做秀州的城池。这秀州城里盛行着贪婪的民风,这里住着的人良心都很黑,个个想占别人的便宜。因此,外地的人都不愿意同秀州城的人交往。有位白眉老道,听见人们正在议论秀州城里民风如何贪婪,这白眉老道想去探个究竟。一天,白眉老道变成一个卖笋的山农,来到秀州城的街上,他肩挑着一担盛笋的大筐,一边走一边吆喝:“卖笋啰!卖新鲜的笋啰!”街坊上走动的人们,看见有卖笋的挑着这一担新鲜好笋,纷纷围了拢来。他们围着白眉老道的两大筐笋,也不问价格,只是起着哄,你挑一根,我拿一根,不一会儿,两大筐笋便被抢的抢,偷的偷,弄得一根也不剩。白眉老道急了,对着这般人喊道:“喂,你们还没给我钱呢!” “给钱?”一个小伙子嘻皮笑脸地回过头来说,“给什么钱?谁买你东西了?”说着大家一哄而散。 白眉老道面对着这些人,真是哭笑不得,他摇了摇头,向着走散的人群说:“贪点小便宜可要吃大亏啊!”说完,向城外走去。刚走到城门口,白眉老道看见有位讲湖州口音的小丫头,从口袋里掏出了十几个铜钱,给了路边的一个讨饭老头。白眉老道心想:这丫头倒还有一副好心肠。于是,走到那个小丫头旁边,对小丫头说:“小姑娘,这秀州城里将有一场大难,如果你看到城门口两头石狮子的眼睛红了,就快去逃命吧!走时别忘了带一把筷子,跑到一个地方,就往身后插一根。”说完,白眉老道就不见了。 小丫头听了白眉老道的话,将信将疑,但她还是天天早上来秀州城门口看石狮子。一天,她果然发现石狮子的眼睛红了。于是,赶紧跑回家拿了一把筷子,拼命地逃出城去。 就在这一天的早上,秀州城里的人发现自家的水缸旁冒出了许多竹笋,可高兴了,赶紧去拔笋。谁知怪事发生了,拔一根笋,就从地下冒出一股水,不一会儿,水越聚越多。地下冒出的水,从秀州城挨家挨户地涌了出来。大水形成汹涌澎湃之势,眼看就要淹到小丫头脚跟,小丫头急忙按白眉老道的吩咐,在身后插一根筷子。霎时,插在地上的筷子变成了一排芦苇,挡住了大水。可是,没多久,那大水又涌了过来;小丫头再在身后插一根筷子,这筷子又变成一排芦苇,挡住了身后的大水。就这样,大水一路涌来,小丫头一路在身后插筷子,抵挡大水。可是,当她跑到一个村庄时,那大水还是快淹没到小丫头肚皮了。小丫头急了连声喊:“小沉肚!小沉肚!”(湖州方言,“小”意思是:别)。大水隐退后,秀州城已成了一片汪洋,就变成现在的太湖了。而那小丫头喊:“小沉肚!小沉肚!”的地方,却没沉下去,变成了太湖边的村庄,这村庄就是现在“小沉渎”村。 据《同治·长兴县志》记载,小沉渎村属白乌区正东乡第十九图九十一庄,距县城三十五里。新中国成立初期,隶属横山乡,1956年建立第五高级社,1958年建立小沉渎大队,隶属鸿桥公社横山管理区,1961年调整规模时,分小沉渎、王家港两大队,1972年冬又合并为小沉渎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小沉渎大队改成为小沉渎村。 “小沉渎”村是太湖岸边的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村庄。境内有明代修筑的古湖堤和渔船码头;有从东边锁界桥起,西至震泽桥约一华里长的小沉渎古街;有太湖边渔家敬奉的王二相公神庙;还有一棵二百多年的古榉树,渔船在太湖里能望见此树,被称作“望村树”。 小沉渎村也是钦氏族人聚居之地。据钦氏后人考证,自明朝朱元璋登基后,将遗留江南的蒙古贵族聚居安排于此,并赐姓为“钦”。现小沉渎村钦氏集居点有6 处,共有钦姓村民800余人,长兴县泗安镇钦氏家族也从这里迁居泗安。“长兴滩簧”戏种的发源地也在小沉渎并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小沉渎村已成了长兴太湖沿线的一处旅游景点,在这里可以领略太湖渔家文化,品尝太湖渔家风味。2014年,小沉渎村被评为“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呢! 消息来源:长兴地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