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兰青舌控声乐学》 人们的歌唱是由发声器官和呼吸器官共同运动产生的物理声学现象,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和运用这些歌唱时的物理声学属性,才能唱出完全协和具有超脱感的音型。但由于抽象的歌唱听觉现象,往往使歌唱者迷惑于歌唱自身感知现象,形成了对发声器官和呼吸器官歌唱时的物理声学属性的错误认识并严重的影响了歌声音型的质量。 在这里我们简单谈谈发声器官和呼吸器官歌唱时的物理声学属性,希望对声乐爱好者有所帮助。 第一,呼吸器官的作用是呼气时为声带的振动提供动力,具体需要呼出多少气量不是歌者有意识增大或减少的,它是因音频、字词和所表达的情感需要,由大脑下意识支配的呼吸自然状态。在歌唱时过多的气流量会严重影响发声器官的自然运动和共鸣腔的几何形状,产生听觉上没有空间感和用力喊叫的声音。 第二,声带的振动不会产生语音,只是产生音频、音色繁杂、音量微弱的歌唱音源。如长期用这种意识歌唱会使发声器官疲劳或使声带产生病变。 第三,歌唱中音源虽然是声带振动产生的,但是它自身没有自我运动的感知神经。因此在歌唱时不要去找声带振动和是否闭合的状态感觉,一切发声器官的运动都要顺其自然。 第四,“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是歌唱方法动作产生的听觉现象,它不是歌唱方法动作。歌唱时生理结构上真实的共鸣腔是声带以上到达唇部和鼻孔之间的中空部分,依据音频共鸣的物理声学原理,我把它们分为大、小两个自然的共鸣腔(口腔和咽腔)称其为-----双共鸣腔。 第五,歌唱共鸣腔几何形状决定面目表情。生理上24条面目表情肌是与口腔、咽腔紧密相关的,而共鸣腔的形状是口腔、咽腔作用的结果。 第六,自然的歌唱不是本能的歌唱。 自然的歌唱-----是指歌唱者的发声器官和呼吸器官依据物理声学原理共同协调进行歌唱运动的过程。歌唱时歌者面目表情自然、声音音型属于完全协和具有超脱感的音型;使听众既听不出歌者用力歌唱,心理上又不为歌者担心高音困难。 本能的歌唱------是指歌唱者通过有意识运用身体力量的大小、呼吸量的大小来诠释声乐作品运动的过程。歌唱时歌者面目表情近似自然或不自然、声音音型属于协和具有立体感的音型或不协和的音型;使听众既听出歌者用力歌唱,心理上又为歌者担心高音困难。 第七,声乐艺术是指----把表达各种情感的声音色彩恰当的运用到你所演绎的作品之中。声乐艺术是产生在声乐技术之上的歌唱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升华情感现象。演唱中歌唱者的面目表情、体态表情、情感音色一定要和你所演绎的作品情感相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