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肢骨折的治疗:股骨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fgjzn 2019-03-10

体位及术前准备:

  • 全麻;

  • 患者平卧位,患髋垫枕。

  • 应用可透视的手术床,术中C形臂透视。

切口体表投影:

  • 切口起于髂前上棘,沿髂前上棘向髌骨方向取直行切口,长度约15~20cm。

手术入路:

  • 沿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筋膜,股外侧皮神经在缝匠肌筋膜走行,为保护股外侧皮神经,将其牵向内侧,沿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两者间隙,偏缝匠肌一侧切开深筋膜。

  • 分别向两侧牵开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显露深面的股直肌和臀中肌,辨认二者,邻近股动脉者为股直肌:股直肌有两个点,分别为直头、折返头。由于折返头紧贴关节囊前方,可以切断股直肌的折返头,并纵向切开股直肌筋膜,将股直肌向内侧牵开,显露前关节囊。

  • 需要更多的显露,可以自髂嵴处,骨膜下剥离阔筋膜张肌、臂肌的止点,显露前关节囊。

  • 沿股骨颈轴线和股骨头关节线斜“T”形切开关节囊,将髋关节外旋,显露股骨头的前内侧部;如果需要,则可以通过内收、外旋将股骨头向前脱位,获得更大范围的显露。

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 显露股骨头骨折断端,清理关节囊内的游离碎骨块,刮除骨折块断端的凝血块。

  • 对于常见的股骨头撕脱骨折、剪切骨折、压缩骨折,采取不同的复位策略:

对于附着于股骨头圆韧带的撕脱骨折,尽量保留圆韧带,避免进一步破坏骨折块的血液供应。

对于剪切骨折,应注意骨折片的解剖复位,骨折片旋转移位情况下给予固定,有可能破坏股骨头的形状,导致股骨头与髋臼的不匹配;此时除骨折片边缘形状外,如果骨折片包含部分中央凹,可以此作为复位标志。

对于前方的大范围股骨头压缩骨折,为了不进一步损伤关节软骨,可在关节软骨边缘开窗,从骨松质内部顶托复位塌陷的软骨,然后进行植骨。

  • 不同位置、大小骨折块的处理策略

对于位于中央凹以下的小块的粉粹骨折可以清除

对于负重区的骨折块,只要大小足够进行固定,则应当予以固定,不应予以切除

  • 在游离的股骨头骨折块上预先钻孔,克氏针临时固定,或者应用点式复位钳临时维持复位;垂直骨折面钻入2~3枚空心钉导针。

  • 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固定物,进行骨折片的固定:

采取传统空心钉内固定,可以对骨折片进行加压,但需要用埋头器开槽,保证将钉尾没于关节面软骨下,避免对髋臼的磨损。

采用无头加压螺钉,此类螺钉的加压作用通过前方螺距大于后方螺距,在拧入过程中,对骨折片进行加压,但其设计决定了加压的程度是有限的,因此选择无头加压螺钉时,应使用点式复位钳进行预加压。

可吸收螺钉:可吸收螺钉避免了内固定物的取出,但难以通过X线摄片等方法评估其位置。

缝线缝合:对于过小的骨折片,无法用螺钉固定时,可用缝合的方法固定,但强度较低:

使用任何螺钉,螺钉尖端不应超过对侧关节面。

关闭切口:

  • 复位髋关节,放置引流管,间断缝合关闭关节囊,重建切断的股直肌折返头,逐层闭合切口。

术后处理:

  • 术后早期牵引下做髋关节被动运动;

  • 根据损伤类型确定负重时间,6~12周部分负重

  • 应用口服吲哚美辛25mg每日3次,预防异位骨化,异位骨化高位患者(伴有头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需考虑行髋关节额外单剂量放疗。

经验和教训:

  • 对于股骨头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应切开固定两处骨折,股骨颈骨折可以采取下一章节叙述的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股骨头骨折应用空心螺钉内固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