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关于“学”方面的研究:①提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②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③阐明学习的过程 ④阐明有效学习的条件 (2)关于“教”方面的研究: 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 3、新教师的特点:(三种错误观念) (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2)主修某一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 (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 4、教育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1)新手水平 (2)高级新手水平 (3)胜任水平 (4)熟练水平 (5)专家水平 5、专家教师与新手老师的差异表现在: (1)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 (2)关于问题的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3)关于洞察力的,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6、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 包括:知识专长,管理专长,教授专长,诊断专长 7、影响教师成长因素: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 8、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几种主要的形式:(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 (2)微型教学 (3)教学决策训练 (4)反思训练 (5)开展行动研究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1)发生认识论 (2)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3)认知发展:①图式②同化③顺应④平衡 10、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的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结构性 (3)次序不变性 (4)交叉性 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1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将同化与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 (2)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帮助老师识别出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项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 认知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目标 (3)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累积性,即新的认知结构总是建立在原有的结构之上 13、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的本质: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3)认知发展的三种重要观点:①内化 ②“最近发展区”理论 ③支架式教学 14、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儿童通过将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 (2)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3)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 15、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1)婴儿时期: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阶段 (2)婴儿后期:获得自主感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3)幼儿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阶段 (4)儿童期: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 (5)青年期:获得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乱感阶段 (6)成人前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 (7)成人中期: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感阶段(8)成人后期: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 16、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帮助学生渡过勤奋和自卑危机 (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17、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分别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18、柯尔柏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对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提出的建议): (1)首先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2)提供稍高于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与现有的水平加以比较,引起冲突 (3)帮助个体体会冲突,使他们认识到采用下一阶段的判断方式更为合理 (4)把下一个道德阶段作为当然道德教育的目标 19、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1)权威型教养方式:接受+控制 (2)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 (3)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容许 (4)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 20、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表现在: (1)学业成绩 (2)自我价值感 (3)心理健康 21、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表现在: (1)满足儿童多种心理需求 (2)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 (3)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22、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所采用的习惯性方式 23、认知方式差异: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 (2)沉思型与冲动型(杰罗姆﹒卡) (3)整体型与系列型(英国心理学家戈登﹒帕斯克) (4)聚合式思维与发散式思维 (5)具体型与抽象型 24、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以及有效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 25、认知结构的差异变量: (1)观念的可利用性 (2)观念的可辨别性 (3)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 |
|
来自: 昵称6265406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