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村庄老池塘

 汐钰文艺范 2019-03-10
我生活的太行山上村多,沟沟梁梁之间,一座座村庄就如散落在群山的珍珠,或依山而建,或就势而成。太行山的村庄大多缺水,村子里的先人们择一低洼之处,挖掘出深池,等夏季到来,蓄水成塘,池塘就成为一座村庄最重要的设施——它保障着村里的人畜用水。

  夏日天长,蟋蟀在草丛中低吟,鸟儿飞得很低很慢。村里的人下田归来,夕阳已西沉,天还未黑透,金色的霞光洒在村里的屋顶上、树梢上、走得光亮如镜的石板小道上,整座村庄如梦如幻,一只飞累了的小蝴蝶,立在一朵花的花瓣上,静止的翅膀在金色霞光下闪耀着五彩的光芒。归来的农人们在黄昏也不会闲着,他们会乘天色未黑,去池塘里挑水,张家的老黄狗、李家的小白狗会在通往池塘的小道上,在来往挑水的人流中追逐玩闹;吃饱的牛儿,跟在主人身后,迈着慢腾腾的步子往家里走。这是夏日的村庄最美好的时刻。

  夜幕降临,户户灯亮。池塘少了挑水的农人,蛙声四起,这些小家伙们,声音高亢而洪亮,是村庄里最出色的“歌者”。蛙声绕过池塘,传向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千百年来,一代代生存在这里的农人们,早已习惯了夏日的夜晚伴着一池蛙声入梦。

  村里何时有的池塘,我不晓得。总之,我出生后村里就有池塘,喝着池塘里的水慢慢长大,在池塘边晨读,绕着池塘散步,就如生活在村庄里的父辈们一样,池塘伴着我成长。

  清理池塘对于一个村庄来说,是最为隆重的集体劳动。我小时候,只经历过一次池塘清理。那是一年的冬天,由于夏天雨少,村东的一口老池塘断水干枯,四周露出的淤泥已风干开裂,只留得中间一汪如满月般的清水,也已结冰。村里决定,在当年冬天对老池塘进行一次清淤。在一个寒冷的清晨,我被一阵阵嘈杂声惊醒后,家里已空无一人。我慌忙穿衣开门,冷风呼啸,整个村庄已经空了,村东的老池塘边上站满了人,镐头铁铲林立。

  我记得,当日原本身患重病的德福叔,也佝偻着身子站在人群中,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说村庄里这么多人,不缺他一个。一向温和的德福叔,瞪着眼着急了,手里的镐头在地上敲得“咚咚”响,他说:“我病了也要吃水,吃水就要出力,你们凭啥让我回去,凭啥……”从那时起,我开始明白,池塘对于缺水的村庄来说就是命脉,是共有的“母亲”,是人畜维系生存的“脐带”。

  后来走出村庄,我到过南方的许多村庄,看到多水的南方,村庄里的池塘清澈见底,池水连着小河,小河弯弯绕绕拥抱着村庄,一路欢歌奔向远方。在南方,村里的池塘不仅是为了吃水,有的池塘里还养着欢蹦的鱼儿、跳动的大虾。小桥流水人家,美丽的荷花,池边的垂柳,驻足静观,景美如画。在中国,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池塘对于农村人来说,就如袅袅的炊烟、旺长的树木和门口树上的鸟鸣一样,都是记忆中最深的乡愁。

  时代的脚步一路向前,自来水管道如奔流的血脉,在中国大地上不断伸展,毛细血管连接起千家万户,日夜不停地运送着自来水。太行山深处的村庄再不用愁吃水了,沿用了千年的老池塘,就如转动了千年的石碾子一样,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像一头累极了的老黄牛,安静地卧在村庄里,留下的是深深的乡愁和满满的回忆。

  有池塘的村庄是灵动的,是美丽的。在一些村庄里,有的老池塘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它们守护着村庄,成为村庄里最古老的地标。我到过一个村庄,看过一个古老的池塘。池塘通体青石砌成,一块块青石精雕细琢,四周有护栏环围,虽说年代久远,风吹日晒,却依稀可辨青石护栏上的精美雕花;从塘岸到水面,供人提水所需的台阶,设计考究而人性化,台阶边同样有护栏,守护着提水人的安全。整个老池塘古朴而庄重,可谓独具匠心,别具特色。最让人叹服的是通往池塘里的暗渠,深埋于村庄地下,使用了千百年来,仍通畅不堵。老池塘和村庄的山脉、建筑等形成一种特有的和谐。远远望去,就如一颗镶边的绿宝石镶嵌在村庄里。可以想象当时村里的先人们为了建造这座池塘,花费了多少心血。

  有山的村庄是美丽的,有水的村庄更是灵动的。如果在整洁的楼房林立中,成排的绿树摇曳间,再留一汪碧波荡漾的清水之塘,那该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口渴的飞鸟、玩累了的黄狗都能有个饮水的去处。远方的游子归乡,能静静坐在村里的老池塘边,听听那熟悉的蛙鸣,想想童年往事……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