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拔罐,帮你诊治糖尿病

 开元回春 2019-03-10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拔罐可以通畅气血,疏导经络,拔除病气,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最后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拔罐疗法是通过吸拔病变部位或特定经络、穴位,将充斥于体表的病灶、经络、穴位乃至深层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痰湿、瘀血、热毒、脓血等,经毛孔吸出来。这种良性刺激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功能,充分发挥经气作用,扶持正气,调节阴阳平衡,加强驱除病邪之力,促进病体康复。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甚至破裂。由于红细胞破裂,出现自体溶血现象,使表皮紫黑,随即产生一种类组胺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同时,机械刺激可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其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加强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和控制力,使患者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使疾病逐渐痊愈。

  方法一

  【取穴】阳池(双)、华佗夹脊。

  方法:采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先以梅花针叩刺阳池,随即拔留罐15~20分钟。再在华佗夹脊从上至下轻叩3~5遍(以不见血为度)。然后在应拔部位和罐口涂以液体石蜡。走罐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法二

  【取穴】脾俞、胰俞(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足三里。上消配肺俞、大椎;中消配胃俞、曲池;T消配肾俞、关元、复溜。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针刺后拔罐法。均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法三

  【取穴】天枢、阳池、肾俞、三焦俞。上消配肺俞、太渊、金津、玉液(后2穴均点刺出血);中消配脾俞、胃俞、曲池;下消配关元、大肠俞、太溪。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水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法四

  【取穴】肾俞、肺俞、胃俞、大肠俞、阳池。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每次选用一侧穴,留罐15~20分钟,或用药罐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法五

  【取穴】肺俞、脾俞、三焦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

  【方法】采用单纯火罐法吸拔上述穴位,留10分钟,每日1次。或采用背部俞穴走罐,先在肺俞至肾俞段涂抹润滑剂,然后走罐至皮肤潮红或皮肤出现痧点为止,隔日1次。

  拔罐疗法对降低空腹血糖有明显效果,治疗时要防止皮肤烫伤或破溃,杜绝感染。治疗期间还要按规定进食,限制饮食,多食蔬菜、豆制品及蛋白质、脂肪类食物。凡中度或重度心脏病、全身性水肿、血友病、紫癜、咯血、白血病、高热、全身剧烈抽搐或痉挛、高度神经质、活动性肺结核、妇女月经期、皮肤失去弹性、极度衰弱、醉酒、过度疲劳、过饥、过饱、过渴、全身性皮肤病,或吸拔部位有静脉曲张、癌变、皮肤病、皮肤破损,或有外伤骨折,或孕妇腰骶部和腹部等禁用拔罐疗法。对初次拔罐治疗及体弱、紧张、年老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采取卧位,并选用小罐具,且拔罐数目要少。拔罐期间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