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中药外洗 摆脱丹毒顽疾

 ll无为 2019-03-11

前几个月看门诊时遇到一位老伯,喜滋滋地朝我翘起两只大脚丫说:“医生,你看,今年阿拉流火一次也没发过,你们的药老好的!”由于当时到科室时间不长,老伯的话让我着实摸不着头脑。什么药如此神奇?

翻阅了他的病史记录,原来老伯患丹毒十年了,十年每年反复发作很多次,每次发作双下肢焮热肿胀,触痛明显,更严重者,高热数天,局部水泡化脓溃破。来辗转多家医院,药物用过无数,疗效均不尽人意,真是苦不堪言。

去年老伯经病友介绍来到了我们科,没想到病情很快就控制了,而且至今再没有复发过。当时用药方面除了两周的口服抗生素外,就只有我们科的外洗方了。而且这张外洗方在老伯的病卡上被反复转抄,沿用至今。

从那时起我开始留意这张“神奇”的方子,逐渐发现许多病人的病史记录上都有它的踪影,每每提到这张外洗方,很多病人都啧啧称道,看来口碑相当不错。于是我在一些初诊病人身上尝试使用这张方子。疑问!不安!惊喜!好奇!这些情绪伴随着我度过了接下来的三个多月。这个外洗方真有这么神奇吗?!万一控制不住,感染愈演愈烈怎么办?原来效果真的很好!为什么它有这么好的效果呢?不妨略加探讨。

何为丹毒

丹毒,百姓称作为流火,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黏膜网状淋巴管引起的急性感染,发病前多有皮肤破溃或足癣等病史,故又夹杂着真菌感染。

目前抗生素仍是丹毒急性期的一线用药。但随着耐药菌株的越来越多,以及人们对抗生素长时间使用后不良反应的担心与日俱增,现在患者大多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来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中药口味浓重苦涩,令很多患者望而止步,加之口服中药受胃肠道消化酶及pH值的影响,药物很难到达局部。故中药外治成了丹毒治疗的新宠。在诸多外治方法中,中药外洗无疑是最简单实用,且适合长期使用的,尤其是针对慢性丹毒反复发作的防治。

丹毒之为病,乃病者素体血热或肌肤破损,湿热火毒之邪攻发肌凑,郁阻肌肤而发,发于下肢则多挟湿热。湿性黏滞,挟热留于经络,是导致下肢丹毒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治疗应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为主。

“神奇”的外洗方

在这张“神奇”的外洗方中,白矾性寒,有燥湿、解毒、杀虫之功,所到之处,毒邪无由再犯;地肤子、蛇床子利湿、止痒,有吸收、收敛、抑制渗出、抗皮肤真菌之用,明显减轻患者下肢肿胀之苦;土荆皮“治癣疥”,能祛湿止痒、杀虫疗癣,配伍地骨皮,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杀灭作用;黄柏苦寒,既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又可消肿祛腐,单味外用可治疗多种皮肤疾患;苦参除湿止痒、清热杀虫,《神农本草经》云:“除痈肿”,对溶血性链球菌、多种皮肤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白矾一起,更显燥湿杀虫之效,此外,苦参更可以抗皮肤纤维化,明显改善由丹毒引起的下肢皮肤粗糙、增厚。

诸多药物配伍使用,一方面直接作用于体表,起到了清洁、杀菌、止痒、抗炎的作用,遏制丹毒的诱发;另一方面某些中药透过表皮,可直接进入人体内部组织而发生治疗作用。药物外施于表,既可外布于肌表,又可内达于脏腑。

丹毒属脾肺有热而夹湿,本方诸多清热燥湿之类:入肺脾经之白矾、土荆皮,归肺经之地骨皮等,皆可由卫气运载,循经入络,内达脏腑,发挥相应的作用。

通过三个多月的临床摸索,这张方子在使用时,我更加入了当归、乌梅等药物。丹毒反复发作,治疗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更应配合活血通络的药物,当归活血化瘀,又可消肿止痛,为我们科所常用,且目前研究表明,当归也是一种很好的中药透皮吸收剂,能够促进外洗药物渗透入皮肤,使这张外洗方发挥更好的功效。乌梅酸收,善收敛,可抑制渗出,消疮毒,对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性细菌、皮肤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与方中其他药物一起,共奏抗菌消炎之效。

看来这张颇具人气的外洗方确实有它“神奇”之处,每天一次,小毛巾擦洗,既清洁了双脚,又预防了丹毒的发生。

文章节选自:《诊余心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朱抗美、蒋健,图片来源于沙沙野网,由海上杏林寻珍编辑整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