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林七贤中阮咸的冷知识冷故事,这个做派也是没话说了

 潇潇雨ekg9m5f4 2019-03-12

阮咸是谁?竹林七贤中的人物,阮籍的侄子。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叔侄关系

竹林七贤中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叔叔带着侄子在竹林中恣意畅游,结果把阮籍的儿子阮浑羡慕坏了,也想一块玩儿。可阮籍说:这样的人家里有我和阮咸就够了,你就别掺和了。到了阮籍这一样,一般人请他他都不去,就喜欢和亲近的人一起喝酒游乐。跟谁亲近呢?阮修。是他阮咸的侄子。这种叔侄关系也传代?

南阮北阮

这是个成语,不过说的就是阮籍阮咸他们的事。当时他们住的地方路的南北人家都姓阮。路南的阮家穷,路北的都有钱?不过阮籍阮咸他们都住在路南,就是穷人。

天暖放晴,家家户户都晒衣服。路北的阮家院里挂满了绫罗绸缎的衣服,阮咸看看没什么晒的,就找了条粗布破裤子挂在那晒。人家问他:你这是干什么?他说:我也不知道,只是看他们都晒,我也弄个东西应应景。

与猪共饮

阮家有阮籍这样的长辈,小一辈的自然将反传统反潮流作为榜样,也都喜欢赤身裸体毫无顾忌的饮酒,只不过不能像二阮这样做到极致而已。一次阮咸和族中的兄弟共饮,坐在地上用瓮喝得不亦乐乎。这时候有几头猪闻到香味,也过来抢酒喝,阮咸等既不管也不撵,就这么和猪一起痛饮。

大家都认为阮咸就是这样的人,只有阮籍心里知道,阮咸的内心和表面上看到的是不同的。

音律之争

荀勖是当时的皇帝的宠臣,深受皇帝的信任,同时也是音律大家。他制作了调音的笛子用来规范雅乐。当时的人们认为他精通五音,但同时人们更加推崇阮咸,认为他通晓八音。而阮咸则认为荀勖调的调子都高。他认为古时候和当时的“尺”的长度是不同的,荀勖把古书中的尺寸直接套用,这才导致调子高了。但荀勖并不以为然。

后来一个农夫种地时挖出了一把尺子,有认识的说这是周朝的标准尺子。荀勖用它来试了一下,果然不同,于是很佩服阮咸,只是那时候阮咸已经死了。

阮与阮咸

现代有一种乐器叫做阮咸,简称阮,样子很像琵琶,琴身正圆。阮咸爱弹琵琶,后来还改良了琵琶。现代普遍认为这种圆的类似琵琶的乐器是阮咸传下来的,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

但这里面终归有些不确定。事情是在唐朝,有人从地里挖出一个圆的像琵琶的琴,没人认识。后来精通古书的元澹说这是阮咸改良的琵琶,所以就称其为阮咸。但到底是不是呢?应该无法确认了。不过在南京的古墓壁画中,多次发现阮籍弹这种琴的壁画,可以为佐证。但那个琴与现在我们所流行的阮,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东西,终归不能完全确定。

追老婆

阮咸与他姑妈的一名鲜卑婢女私通。后来他母亲去世,阮咸守孝。结果赶上他姑妈搬家,去个比较远的地方。阮咸顾不得有孝在身,骑上驴就去追,倒地把那个婢女追回来了。

别人批评他,他不在意,反而说:传宗接代的人不能丢。

阮籍母丧,喝酒吃肉,阮咸母丧,骑驴追婢。想起山涛丧母,七十岁亲自背土垒坟,种树植青,看来竹林七贤在这些事面前的态度也不相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