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代表人物在对待“圣人”的态度上有很大差别。老子推崇圣人,而庄子却反对圣人。比如《庄子·胠箧》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在宥》说:“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为什么庄子如此激烈的反对圣人呢?因为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这是一个非常酷烈的时代。各个诸侯国相互侵略,杀人盈野,各级统治者残酷剥削劳动人民,导致他们极端贫困。孟子将这些统治者们骂为:“率兽食人。 ”庄子看到了时代的黑暗,他不知道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是非常悲观的。在《庄子·盗跖》中,盗跖对孔子说,在上古时代,人人都质朴自在,互不侵害,那是有道德的美好时代。而后出现了许多圣人,比如黄帝、尧、舜、禹、汤等等,他们看上去很有作为,却扰乱了人心,让人心不再自然,让时代越来越坏。这些话看似出自盗跖之口,其实表达的是庄子的心声。《庄子·胠箧》中有一个著名的比喻:人们把财物牢牢锁在箱子里,用绳子紧紧缠住,一般的盗贼来了束手无策,但是大盗却会连箱子一起搬走,还担心你的箱子不够坚实,绳子不够牢固呢。庄子说,圣人们用政治制度、礼乐刑法来管理百姓,让他们安安分分地被统治,就像把财物牢牢锁在箱子里一样。假如有乱臣贼子犯上作乱,窃据政权,就可以利用圣人制定的制度来统御百姓了。所以圣人的制度虽然完善,但只是方便战国时代那些残暴的统治者欺凌百姓而已。《庄子·胠箧》中有一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正说明了这个问题。那些大盗们把财物连同箱子整个搬走,反而没人敢说他们的坏话,因为他们成了箱子的“合法”主人,成为新的统治者,名正言顺的剥削百姓。在庄子眼中,那些朝廷上的国君、大臣们,个个口称圣人之言,说自己继承了圣人的制度,其实只是一群大盗而已!什么仁义礼智信,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圣人制礼乐,我呸!只是大盗们对百姓们敲骨吸髓的工具而已!所以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认为,只有抛弃一切圣人创造的政治制度,回到淳朴天真的时代去,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