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肩部不适症状的处理

 静听圣音 2019-03-12

陶女士第一次来扎针时,脸色灰黄,一个人近乎虚脱,软软靠在椅背上。右肩及肩膀酸重、疼痛,断断续续发作了两年多,严重时胳膊抬不起来,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困乏无力。医院针刺、推拿多次,好不了几天又会再来。我让她抬起来试试,胳膊举到额前已很费劲,再往上就开始龇牙咧嘴。

肩部疼痛,识证为上焦;肩膀疼痛,识证为下焦,因为黄帝内针限定肘膝以上禁针,正好倒换到上焦用针。肩部疼痛,经络主要在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区域;肩膀疼痛,经络主要在太阴经、阳明经、少阳经以及太阳经区域。把这些症所在的经络合并同类项,这样组合取穴就简化了,集中在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区域,三焦同气取上焦腕部,先后在太阳经支正穴、少阳经外关穴、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各刺一针,此时让陶女士抬举胳膊。她说好是好点了,但还是痛。

接下来阴阳倒换,先是上下倒换太阳经后溪穴、少阳经中渚穴、阳明经合谷穴、太阴经鱼际穴,同时与厥阴经内关穴、劳宫穴以及少阴经通里穴、少府穴表里倒换,再取肘部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调中。进针完毕,再让陶女士抬举胳膊,她惊喜地发现,手臂不仅能自如抬举,还能绕过头摸到后面项背。

第二天,陶女士除了有些酸重感和轻微疼痛,症状竟已好了大半。第二、第三次用针后,她除了感觉右肩及胳膊有两根筋还牵着,疼痛酸重感已经消失。如此针治四次,陶女士就再没来过。

肩部不适症状的处理,根据症之所在经络,在腕部上焦区域寻找阿是穴或者同气点下针。如果用针效果不好,可在掌部以及肘部进行上下倒换,或者表里倒换来寻找解决之道。

肩部的经络循行,与颈项的经络分布有点类似。肩部正后,包括背部的上焦区域,都是太阳经说了算;往两侧去,在肩髎穴附近,是少阳经小哥的地儿;正中肩峰区域,那是阳明经的疆土;肩前云门穴、中府穴附近,则是太阴经的蜗居点;腋前大筋附近是厥阴经的循行地带。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考虑肩部问题,往往与颈项以及肩膀的问题连在一起。颈项的问题,在前篇已专门说过。这里重点说说肩膀的经络循行区域。

从肩部向肩膀延伸,在外侧(表侧)的是三条阳经,肩峰处向肩膀后面,依次是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分别可以阳明经肩髃穴与曲池穴、少阳经肩髎穴与天井穴、太阳经肩贞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作为轴线,以轴线与轴线之间的二分之一处作为三条阳经之络的划分中心线,这样就可以相对清晰地区分出三条阳经的主管区域。

同样,在里侧(内侧)的三条阴经,从肩前往里去,依次是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太阴经、厥阴经刚才已经说到,太阴经是肩前区域,厥阴经是腋前大筋附近,少阴经在腋下,也就是腋窝里。细分的办法,也是一样找连线,太阴经是从肩髃穴前二横指到尺泽穴,厥阴经是从腋前大筋到曲泽穴,少阴经是从极泉穴到少海穴,连线与连线的中间线,就是络与络之间的分割线。

我有个好友是健身运动爱好者,三天两头跑健身房,胳膊一弯,满满隆起的都是腱子肉。前几天忽然找我,不晓得是健身用力过猛,还是肩部受寒,左胳膊举不起来了。识证一看,痛点正好在肩髃穴附近。我说这个好办。症在左边,左病右治,三焦同气取右手腕部,就在阳溪穴一针下去,让他再举手臂。到底是运动健将,一下就把手举过了头顶。咋样?他说,哎呀,大部分好了,只有一点点不舒服了。

老规矩,继续阴阳倒换,在肘部曲池穴刺入一针,再让他举。这次更加自如,手臂绕到颈项另一侧也没问题了。朋友说,这几天干活稍不注意,胳膊抬过一点,眼泪就差点要痛出来。现在居然一下子好了,这是为什么啊?这下我被问住了。为什么我一时还真说不清楚,不过好了就是硬道理。看在好朋友的份上,再送你一针,太阴经尺泽穴。这一针既可调中,又是倒换,实实在在为他买了一份保险。果然,就这么一次,好友的胳膊就恢复了,又去健身房耀武扬威去了。

像好友这类偶发性的症状,不是陈旧性的伤痛,用黄帝内针见效相对较快。有些不适症状时间较长、成因相对复杂的,针治难度相对也会大一些。

有个同事手臂抬举困难,医院诊断是“五十肩”,针灸、贴膏药、吃西药,想了很多办法不见好。无意中知道了我会黄帝内针,就找来试试能否见效。这个同事的不适症状主要是右侧肩膀及肩关节沉胀、酸痛,识证是下焦,经络为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按照右病左治法则,取其左手腕部,先在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各刺一针,继在腕部阳明经阳溪穴、太阴经太渊穴、厥阴经大陵穴各刺一针,这样既与前面所进之针形成上下倒换,又可比较精准地对治其肩关节不适之症。

针入后,同事抬举手臂有所改善,但疼痛症状还是比较明显。我的第一选择还是考虑阴阳倒换,在肘部曲池穴、尺泽穴、曲泽穴各刺一针,但疼痛症状还是变化不大。继而选择厥阴经倒换少阳经外关穴,同时考虑患处前病后治针刺太阳经支正穴。施针结束,他肩膀的疼痛症状大为好转,但是肩关节里面还是有明显痛点。这个“老顽固”还真是难缠,我略一沉吟,在其阳明经二间穴、三间穴横穿一针,再让同事感受患处。呵呵,痛点消失。

为何选二间穴、三间穴横刺?人体处处有三焦啊。肩关节从手部来讲的话属下焦,按理在对应的另一侧肩关节来用针,但是因为肘膝以上禁针,上下倒换到腕部上焦用针。我们把手掌竖起来划分三焦,如果把掌根部位看作是下焦,掌中部位劳宫穴、少府穴等一圈看作是中焦,掌指关节处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上焦?同事肩关节阳明经处不适,不就正好与食指阳明经循行处二间穴、三间穴同气吗?既是经络同气,还是三焦同气。同气自然相求,而且有求必应。当然,如果把肩关节放到躯干来看,也可以看作是上焦所在,那亦是同气相应。以此类推,一个手掌其实可以包罗万象。

同事的“五十肩”,先后针治了三四次,肩部不适症状基本消除。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有次问他肩膀怎样了。不料他告诉我又反复了。我很纳闷,这么快就变脸啦?这个同事是个顶级的书法爱好者,肩膀稍微有些好转,又开始醉心于他的理想世界,没注意休养生息,不适症状又卷土重来。又回到那个老问题,健康的责任人到底是谁呢?

在实际用针过程中,肩膀抬举困难等问题大多有良好疗效。之所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也是想提醒自己,尽管针治痛症是黄帝内针的基本功,但任何时候都不能等闲视之、傲然为之。肩膀不适症状,看似简单,其实在识证过程中还是挺有讲究。

比如刚才这位同事,主要症状是肩膀不能抬举,识证的经络主要是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在问诊时,同事并没说到少阳经、太阳经区域有何不适。实际上肩膀抬举困难有诸多可能,少阳经、太阳经也常常会造成这样的不适现象。再比如说,如果胳膊不能后展,那很大的可能是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出了问题。那如果前伸有障碍呢?

所以肩膀的问题,在和患者交流时一定要察明症所在的经和络。这个搞清楚了,其他的都会迎刃而解,只要按照内针法则,把不适之症和对应的阿是穴或者同气点代入这个“公式”,答案就会自动生成,根本不需要我们去担心、思考或使劲。

小贴士:肩部不适之症,识证为上焦,经络主要为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一般按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法则取穴。手部取穴一般为太阳经支正穴、少阳经外关穴、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足部取穴一般为太阳经跗阳穴、少阳经悬钟穴、阳明经下巨虚穴,太阴经、厥阴经皆取三阴交穴。

肩膀不适之症,识证为下焦,经络主要为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一般按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法则取穴。手部取穴一般为太阳经支正穴、少阳经外关穴、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少阴经通里穴;足部取穴一般为太阳经跗阳穴、少阳经悬钟穴、阳明经下巨虚穴,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皆取三阴交穴。

如是肩关节处不适,手部取穴可考虑太阳经阳谷穴、少阳经阳池穴、阳明经阳溪穴、太阴经太渊穴、厥阴经大陵穴、少阴经神门穴;足部取穴可考虑太阳经昆仑穴、少阳经丘墟穴、阳明经解溪穴、太阴经商丘穴、厥阴经中封穴、少阴经太溪穴。

具体取穴可以阿是穴为准。如用针效果不佳,可采取阴阳倒换办法强化。

张三针笔记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