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躁郁综合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治?

 光明丫 2021-07-14

本文摘自2015年7月李辛在美国国际中医语音学院的专题讲座“一个中医眼中的抑郁症”

内在焦虑与志意过用

听众:躁郁综合征可以介绍一下吗?

李辛:2005年我从北京搬到上海,发现躁郁综合症在上海比较多见,很多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人容易得,他们往往会长期服药。

关于躁郁症,其实它更偏向于焦虑症,而不是抑郁症。躁郁症的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可以看作是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阶段,和神机、气机的开阖不利导致的能量在“郁积和耗竭”的两头摆动。

躁郁症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常常是一个抑郁状态,然后转变到焦躁的状态,能量郁积到高点,又没有平衡均匀的“神气”流转通道,就会在习惯的、既定的“通路”上爆发、释放,把自己的神气都抛洒出去,有点像火山爆发。抛洒完之后呢,内部的压力减轻,能量也衰竭了,然后就停留在一个相对的低能量的运行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抑郁状态。

这个过程里,没有一个正常的过渡和缓冲。

我观察到,这类人群的精神状态(神),都偏紧,偏完美主义,向好之心过于旺盛,从她的神态、体态、表情、表达可以观察到,比如她坐在那里的时候,手、脚、肩膀、腰背都会比较紧,语速快、思维也快,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高敏感、低稳定”的特质。

通常这类人群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也会有某种程度的类同。比如从家庭来说,她可能从小没有得到太多的支持和认可,父母对她的要求会多一点,让她放松的机会不多,安全感不足,有一种“需要证明自己够好”的倾向。

这样的人成家立业之后,如果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缺乏一种真正的、深入的、让人放松的交流,也会使得她一直要“端”在那里。这也会加重“内在的焦虑和不安”。

这类人的生命力往往是比较强的,在内外焦虑和压力的压迫下,一般也更多的会遵循或跟随“社会主流价值观”,但生命力的出口和自我创造往往又过于单一,更多关注于“实现成功、社会认同、紧跟时代、不能落后”等外部标签。

这一类人,因为生命力比较强,出口又比较少,遇到合适的机会,可能会以特别积极、热忱的态度去对待某个人或某件事,比如爱情、事业,或者是公益、慈善,把能量在某个点、某段时间里以强烈的、高压的状态去投射在某个目标上。

这样常常会把自己的能量快速消耗掉,消耗的过程是躁动不安的状态,消耗完了,就进入了低落抑郁的状态,不断重复。

这里的原因,除了前面说的内在焦虑、自我加压、过度追求认同,还有就是社会支持比较少,真实深刻的关系建立不足;从生活的面向来说,她的真实感受、真实交流和真实表达可能不够。生命的树枝只朝着一个地方长过去了,不够均衡。

我遇到的不少这类病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是活在某个相对固定的角色中。这个角色呢,还多半不是她自己选择的,可能来自周围的暗示,使她觉得我只要变成这样一类人才是对的。这就是活得不够接地气,都跟着外面的标准走了,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说:“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

这一类人在治疗上,针刺是必须的,头上可用印堂、百会、率谷等穴位,还可以扎太冲、太溪,还有关元、气海,不要用强烈的手法,就是轻轻地扎进去,然后留针,每次扎的穴位不要太多。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减轻头部的能量淤积,所以也可以自己按揉以上头部穴位,或者用牛角梳慢慢梳头,会找到一些痛点,然后再重点按揉;二是“以移其神”,因为这类人很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放在属于自己的生活上,而过度地关注外界和外界对他的评价。

我们扎针的时候,动作可以慢一点,在一个安静的不受打扰的环境里,感受、与病人神气相应,让他闭上眼睛、不闻不问外界,专注而放松的把针慢慢地拿起来,让她看见你的针,然后轻轻地、慢慢地扎进穴位中,然后引导她把注意力放在针上,不需要重的手法。这个其实就是把她的神带回到身体上来,因为平时,病人的精气神都跟着她的思想和计划在外面飘。把神收回来是第一步。

前面的文章里提到过,身心是一体的,心理上的疾病,同时映射了身体上的瘀堵,所以,在医生针刺治疗的同时,病人自己需要主动有调整自己生活作息的决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运动,运动对恢复健康的原理已经在前面解释过多次。

但我观察到,大部分的病人似乎宁愿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病痛下长期熬着,或者一家家的医院、诊所看过来,一个个的药尝过来,当你告诉她,必须动起来,他们往往点头赞同,然后下一句又是:医生,我吃哪个药更合适?……

在此,我想提醒各位,如果自己不开动起来,医生的力量是有限的,药物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本,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关于怎么动,这里先做一个简单的建议,可按照自己的体力调节:

·      气虚或瘦弱型的,

每天走路一小时以上至全身温热,手指饱满。

太极、八部金刚、八段锦、瑜伽等温和项目选一,每天练习一到三次。

深蹲30到60个。

·      体力较足或实滞型的,

每天慢跑20-40分钟。除了以上温和项目之外,建议增加对抗性的运动,比如网球。

·      适度减少社会交往。

·      睡前静坐片刻。

运动的目的,是把积聚在某处的“热点”均匀疏散到全身,成为流通的能量。这部分完成后,躁郁症的症状将会大大缓解,甚至消失。

躁郁综合症的病人,如果她的生活环境还比较好,情感上也没有太大的受伤,是比较容易调治的。我发现有一批这类的肿瘤患者,尤其是女性,她们或曾有躁郁史,但往往还有过精神、情感上的创伤,或者心里形成了很大的怨和恨,这个就有难度了。

任何病,如果病人有着很大的怨恨,这个强烈的负面情绪会改变整个神和气的格局,会容易往坏的方向发展。

(未完待续)

本篇内容将收录在李辛的新书《精神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心身调适与精神发展》,预计2019年后半年出版。

..............................................................

关于作者

李辛,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立品图书。

《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2018年5月,立品图书。

..............................................................

.......................................................

阅读2017年11月之前的文章

请移步腾讯QQ空间“李辛的空间”

........................................................

关于微信和QQ空间的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李辛的空间”,未经作者同意,请勿改动文章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