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关系?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9-03-12

一说“孙子兵法”,人们通常会马上连出个“三十六计”,好像“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就是一起的,兵圣孙武的成就就是创作了“三十六计”。然而这二者之间其实没多大干系。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军事大家,兵家至圣孙武所著。

孙武当年从齐国跑到吴国,被伍子胥举荐给了吴王阖闾,阖闾拜伍子胥为相,拜孙武为大将,当时孙武为阖闾奉上了兵书十三篇,后世称之为《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是什么呢?它是清朝人所著的东西,作者不详,篇幅极短,与《孙子兵法》那种洋洋洒洒的正统兵书不同,《三十六计》简直算是惜字如金的可以。遇到读不通的人,不看封面还以为这是本成语大全。往往需要旁人大量的注解才能弄明白。

《三十六计》简单到何种程度呢?它目录倒是分类挺详细,分为胜、敌、攻、混、并、败等总纲,每纲下有6计,分别为一个成语。每计所言极为精简,至多不过30个字。

例如“美人计”,提到这个名字,许多童鞋可能会以为会有一场惊世奇情,什么貂蝉西施,三国无双...可惜《败战计·美人计》只有:“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就这几个字儿,剩下全脑补,反正没点AC之间的文化你也别看啥兵书了。

换个《胜战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又没了。你以为是《史记·魏公子列传》里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吗?太史公惜字如金都没搞到《三十六计》这种程度。

与《孙子兵法》里面细致的哲、理分析比起来,《三十六计》就像个成语批注,个中内容不做引用,全凭个人积累与脑补,有时候标题本身比其内容提供的思维还要多点。

那么问题来了,《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有什么关系吗?你要说有关系那就有关系,你要说没关系那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三十六计》如此简洁,就算想夸它什么继承了前人的思维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啦都没办法。

反倒是《易经》与《三十六计》更为贴合,也不知作者是算卦成痴还是大清研究兵法搞错了方向,《三十六计》总体上充满了《易》中的数理、阴阳概念。比如上面提到过的《围魏救赵》“敌阳不如敌阴”之说。

还比如《暗度陈仓》中的:“益动而巽”,这根本就是直接引用的《易经》的“益卦”,为“益动而巽,日进无疆”。你要去翻易经,只能得到一堆什么“下震为雷乃动,上巽为风乃顺”的东西,嗯,雷动风顺,大吉大利,今晚吃鸡也!

你看,这是不是又酸又腐?有人说这是朴素唯物主义,你觉得呢?

我不知道什么朴素不朴素,当年解放战争倒是有这么一位信奉易学的“罗盘将军”张淦,凡事必其一卦。对这号人而言,《三十六计》简直就是《易经》军事方法论总纲。

说到底,《三十六计》顶多在取材和概念上借鉴了《孙子兵法》,它可能只是满清王朝一个酸腐的书生依靠《易经》编出来的东西,实在是比不得兵圣从实际出发的客观论述。《孙子兵法》影响了后世千年,而《三十六计》只是个文人的文字游戏罢了。


那么老王就说到这儿了,不妨谈谈你的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