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功的教育,就是培养一个会做饭的孩子,让他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

 我是我你是你 2019-03-13

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把劳动和德知体美并列提出,凸显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要喝水、吃饭、穿衣,这是人生存的第一需要。这些水、饭、衣从哪里来?当然从人类的劳动中来。因此,就整个人类而言,“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劳动才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

近年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越来越重视了,但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人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却偏面化,狭隘化了,只让孩子学习与升学、考试有关的东西,而将中高考不考的劳动教育边缘化了,甚至被不少家长彻底丢弃了。孩子除了学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甚至把孩子自我生活需要的活计也都大包大揽起来,甚而至于剥鸡蛋、系鞋带之类的事情也包揽起来,更不要说洗衣服、扫地了。如此情况下,不仅导致孩子丧失了劳动能力,更缺失了劳动意识,使得不少孩子即便考上了大学、读了硕士、博士,毕业后却不愿工作,不想工作,成为宅在家里的啃老一族。

因此,现在让劳动重回教育,非常必要,非常及时。

成功的教育,就是培养一个会做饭的孩子,让他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

如何锻炼孩子的劳动意识?当然从与孩子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独立生活能力——自己端饭,自己吃饭、自己洗碗、自己穿衣,自己系鞋带等开始,然后渐次辐射到家务劳动——洒扫庭除,养花弄草、买菜购物等。

有的家长怕让孩子做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表明,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事实证明,孩子做家务学习会更好。

成功的教育,就是培养一个会做饭的孩子,让他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

曾经感动全球500万人的日本畅销书《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活下去》说:母亲教孩子什么最重要?是让孩子一个人也能好好活下去的能力。把生存的本领传给孩子,是送给孩子一生的礼物。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闯天下。从小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练就一双勤劳、灵巧的手,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成功的教育,就是培养一个会做饭的孩子,让他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