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第19讲:商朝也有分封,为什么含金量却比不过周朝呢?

 潇潇雨ekg9m5f4 2019-03-13

前文我们讲到西周初建,周武王姬发豁然成为天下之主。他不仅希望能够稳固新生的周朝,还希望能够长治久安、千秋万代。两年多的时间里,姬发在行政上推行分封制,政治上推行宗法制,文化上实行礼乐制度,经济税收上采用井田制。

其中,分封制解决了在天下建立有效管理的难题,通过把诸侯撒播出去,姬发充分调动了诸侯的积极性,用最少的人手完成了对天下的接管和实际控制;宗法制解决了权利分配和代际传承的问题,不仅确立了周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权威,还解决了代际传承时的权力斗争问题,以后“嫡长子继承”,其他无关的人就不要动心思了;礼乐制度则是从文化层面,从日常礼仪和行为中,再次确认了分封制的等级权威;最后,井田制确认了诸侯和周天子的财政来源,为王朝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基础。

后来的事实证明,姬发的这些举措大获成功,周国不仅稳住了脚跟,还延续800年之久,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即便200多年后,西戎突袭镐京造成关中失守,周天子仍然在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东迁洛阳,继续做天下共主。在实力下降的情况下,又延续500多年。

根据《荀子》记载,周朝分封“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些诸侯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姬发接管天下的短期需求,还长期拱卫王室,保证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西周初立,诸侯披荆斩棘,稳定地方;周天子征讨不服,诸侯举兵相随;犬戎之乱,秦人誓死护卫;春秋战国周天子实力衰退,诸侯依然时不时的纳贡朝见,对周天子维持着适度的尊敬。

相比之下,我们不免会想,商朝也有分封制,诸侯的表现又如何呢?周国曾是商朝在关中的一个诸侯,却举兵和商朝争锋;周武王孟津观兵,八百诸侯相随;牧野之战,商纣王孤立无援。相信如果和周朝诸侯的表现对比,商纣王只会欲哭无泪吧!

图.忠诚还是背叛?

我们不禁要问:商朝也有分封,为什么含金量却比不过周朝呢?阳光君分析原因有二:

第一.诸侯的权利来源,决定了诸侯对当朝天子的态度

商朝时,诸侯多数是自行发展壮大起来,权力来源于自己的奋斗和民众的支持。商王朝认可这些人为诸侯,只是对既有事实进行承认,而并非赋予他们地位的人,所以诸侯们往往对商王朝并无归属和忠诚感。

西周的诸侯则不同,他们的权利直接来自周天子的授权,最初他们的荣华富贵是和周朝的兴衰绑在一起的,所以他们对周天子充满尊敬和感激。后来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发展壮大后,权利逐渐的开始转向封国人民的支持,便和周天子愈行愈远了。

以行政管理为例,选举产生的官员一般会用力讨好选民,以便获取长期的支持,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市长、州长、乃至总统,总会百般讨好民众了;相反的,那些直接由上级任命的官员,则往往不太关心平民的意见,而会想方设法的获取上司的垂青,因为那才是自己地位稳固的保障。

第二.配套制度的约束和监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商朝对诸侯的管理显然是极其松散的,且无力插手诸侯内务。周朝则对诸侯是有着严格的约束,这些主要通过宗法制和礼乐制度来实现。

周朝通过宗法制确立了诸侯是周天子的小宗,“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而诸侯还必须受到礼乐制度的约束,不得僭越礼制,否则将受到周王室的严厉惩罚。这也从侧面说明,周王室在诸侯国安插着自己的人员。

所以,归根结底,周王室赋予了诸侯权利,并且诸侯和周王朝长期具有共同利益,所以诸侯们更忠诚。而商朝诸侯,一方面权利不是来自商王朝,另一方面商王朝缺少对他们的监督和约束,诸侯和商王朝之间往往竞争多与共同利益,所以含金量更低些。

这些道理至今依然成立,大家可以想一想在自己的单位或者企业里,那些对上级忠诚度更高的人,是否和上级有着共同的利益,或者受到严格的约束呢?而哪些无视上级的人,是否个人利益和上级利益相排斥,或者上级无权决定他的前途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