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屑病甲与甲真菌病的皮肤镜特征分析

 369蓝田书院 2019-03-13

银屑病甲在临床上很容易与甲真菌病混淆。目前,临床诊断甲真菌病依据临床表现、真菌镜检、真菌培养以及组织病理检查;甲银屑病的诊断目前可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皮肤镜以及超声等手段。熊娟娟等回顾分析甲真菌病和甲银屑病的皮肤镜图像,为临床应用皮肤镜诊断甲病提供帮助。

甲真菌病和甲银屑病的皮肤镜特征分析

熊娟娟1    毕健平2    孙德祥3    李念4    鲁巧云1

作者单位:1襄阳市中心医院  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441000;2青岛市立医院皮肤科,266000;3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皮肤科,266000;4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441000

【引用本文】熊娟娟,毕健平,孙德祥,等. 甲真菌病和甲银屑病的皮肤镜特征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 52(2): 106-110.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9.02.008

【关键词】    甲癣; 银屑病; 指(趾)甲; 皮肤镜检查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湖北襄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收集就诊的甲真菌病和甲银屑病患者各128例,对病甲皮肤镜图像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

甲真菌病出现7种皮肤镜模式,分别为锯齿状边缘69例(53.91%)、纵行条纹72例(56.25%)、锥形甲角化30例(23.44%)、甲板增厚21例(16.41%)、甲黑点5例(3.91%)、甲剥离26例(20.31%)和甲变色23例(17.97%)。其中,锯齿状边缘和纵行条纹在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亚型,锥形甲角化在全甲毁损型甲真菌病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亚型,甲板增厚、甲黑点、甲剥离和甲变色在4种甲真菌病临床亚型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银屑病出现7种皮肤镜模式,分别为点蚀征61例(47.66%)、油滴征41例(32.03%)、裂片形出血41例(32.03%)、甲床毛细血管扩张23例(17.97%)、甲板增厚20例(15.63%)、甲剥离20例(15.63%)和甲变色13例(10.16%),其中油滴征在寻常性和关节病性银屑病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亚型(P = 0.019),甲床毛细血管扩张在脓疱性银屑病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亚型(P = 0.047),点蚀征、裂片形出血、甲板增厚、甲剥离和甲变色在4种银屑病临床亚型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

图1    甲真菌病患者病甲皮肤镜表现    1A:锯齿状边缘; 1B:纵行条纹; 1C:锥形甲角化; 1D:甲黑点; 1E:甲板增厚; 1F:甲剥离; 1G:甲灰褐色变; 1H:甲黄色变

甲真菌病皮肤镜下特征包括锯齿状边缘、纵行条纹、锥形甲角化和甲黑点,银屑病甲皮肤镜下特征包括点蚀征、油滴征、裂片形出血和甲床毛细血管扩张,二者同时出现的镜下表现包括甲板增厚、甲剥离和甲变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