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经验 | 国医大师禤国维从“心”论养生

 369蓝田书院 2019-03-13

文献来源(内容选摘):章泽钊,钟程,张子圣等.国医大师禤国维从“心”论养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5):904-906.

      禤国维教授(以下尊称禤老)为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之一,虽已达八十多岁的高龄,但仍面色红润,步态稳健,声如洪钟,精神矍铄,思维敏锐,其身影仍然活跃在临床岗位上。笔者有幸跟师禤老,常向禤老讨教养生之法,现将其养生理念及方法总结如下,供读者参考。

1 养生理念

      禤老认为养生即保养生命之意,是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去保护、滋养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达到一种身体机能相对健康、心理平和充实的状态。养生恰当者往往能延年益寿。

      养生者,需动形以达郁。《吕氏春秋·尽数篇》 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保养生命当以维系精气血脉的流通为贵。《灵枢·本脏》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五脏化生而贮藏精、津、气、血,六腑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粕。藏象学说认为五脏六腑不仅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还包括表现在外的生理病理征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是气血津液赖以循环往复的重要载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禤老认为,保养五脏六腑可使机体精气血脉调达,阴阳平衡, 正所谓守其中正,保其冲和,方可御病于外,健康长寿。

      五脏六腑中,禤老认为养“心”尤为重要。既要养护心脉,顾护心神,更需安养心性。《素问》云:“心者,君主之官也”;“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这些论述不仅肯定了心在五脏六腑之中的统领地位,也说明了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处。心主血脉,主藏神,当心气充足、心神得养时,则可推动血液运行,运输营养至各脏腑,发挥其余脏腑的生理机能。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像太阳一般照耀万物,使万物生机勃勃,生生不息,故清代唐宗海的《血证论》言“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强调了心神调和、心脉通畅的重要性。春秋以来,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归真返朴”。“无为”并非消极懈怠,而是不使妄为,是“恬淡虚无”的心性培养。安养心性可使身心平和,有益于抵御外界的干扰,恢复和激发人体正能量,起到延年益寿之功效。反之,情志不畅则可致高血压病、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典型心身疾病[1]。故禤老认为,养生先养“心”,养生重养“心”。“心”得养则五脏六腑得安,具体到生活中的养“心”之法,禤老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2 从“心”养生之法
神志安宁则七情平和

      《艺文类聚·方术部》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养“心”当先养心神,“神无所挠,形无所劳,故为治养之本也”。心藏神,具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意义。从广义来说,心藏神是指心统帅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从狭义来讲,心藏神是指心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2]。

      禤老总结出养神最主要的八个字为:修德、静心、寡欲、常笑。修德指修习良好的品德。老子《道德经》 曾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 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其意是指道生万物,德养万物,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引申到当今社会,修德之人必用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对他人常怀慈悲之心,因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不因为他人无意的过失而感到愤怒。是以上顺应天地阴阳之理,中合世道人伦之德,下爱惜万物生存之乐,故言“德者寿”。静心要求我们要平心静气。《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以养之”,主要是指静神不思、养而不过用,即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故禤老常用“静坐”的方式来修心。寡欲是指要少欲少求。人生中的大多数痛苦源于求而不得。禤老认为寡欲意味着知足常乐,无欲则刚。常笑则是一种状态,禤老在临床上总是温和地笑对患者。他安慰患者,乐观也是治疗疾病的一道处方,爱笑的总比愁眉苦脸的康复得更快。

      “修德、静心、寡欲、常笑”八字为禤老修心养生之第一要诀。厚德者可载物, 静心者可平怒,寡欲者常知足,常笑者有好运,最终达到一种神志安宁、七情平和的最佳养生状态。

医食同源,药膳养心

      人们在养生中似乎最关心饮食,禤老认为这的确也是养生的重点。人体的先天之精是固定的,而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之精。人与大自然为一整体,大自然供给我们以能量,最终生成气血津液。中医讲究药食同源,相比单纯的药物,食物口味更好,副作用更小,适用人群更广,故禤老经常选用药物中的食物来养生。心在五行中属火,五味对应苦味,五色对应红色。入心经的药物食物品种较多。禤老最爱食用莲子、莲子心来养心。莲子性味甘平,生于夏季,恰是五行中对应心的季节,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莲子心味偏清苦,功效偏向降心火,心火较旺之人禤老建议生食莲子、莲心,口感好效果也佳。此外, 禤老在夏季常食用一道菜来养心,即莲子百合煲猪心汤,禤老认为以形补形,猪心性平、味甘咸,有养心补血、安神定惊之功,富含蛋白质和较多钙、磷、维生素等成分,脂肪含量少,能加强心肌营养、增强心肌收缩力[3,4]。

      禤老还常用岭南特色药物来养心,最常采用的有龙眼肉和素馨花。龙眼肉性温、味甘,功能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是一种口感很好的中药,可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于煲汤或者泡茶。素馨花是一种岭南特色草药,禤老常用来泡茶,认为其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可以治疗失眠、健忘等心系症状,也可用于胸胁胀满等肝郁症状[5]。

      除了食物的选择外,禤老认为饮食养生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不能过量,即使是有补心作用的中药,也不能食用过量,万事皆过犹不及;二是不能偏食,养生以养心为主,但也不能忽视其他脏腑,比如健脾、疏肝、补肾同样也很重要,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加减,即药膳也不能偏食;三是要注意时节,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吃当季食物,不要违反规律;四要注意辨证,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同一种食物,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说,比如素体虚寒之人,即使是夏天也不能吃太多莲子、莲子心来养“心”。

因时因地,顺应天时以养心

      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这不仅表现在吃的食物方面,还有起居、作息方面。在五行上,心对应的季节为夏季,地域对应南方。广东地处南方,一年中夏季长春秋短,所以要格外重视养“心”。禤老在生活中,其作息可以说是完全顺应了这种规律。在睡眠方面,禤老讲究夜卧早起,早上一般6∶00 醒来,在小区里散步、打太极活动筋骨,顺应夏季生发之意,然后去上班;中午一定要有个午睡,夏日的中午是最炎热的,这个时候不适宜多动,动则耗气,静静地睡个午觉,有助于气机的收敛,保持神志的清明状态;晚上禤老会在家看看书,或与家人闲话家常,一般争取11∶00 前睡觉。夏季天气炎热,但禤老早起散步时仍会穿着长袖或者薄外套,禤老说这是因为早晨露水重,阴气尚未散尽,此时仍需防虚邪贼风。在室内禤老一般早晚不开空调,只开窗通风,禤老认为处于空调环境下太长时间会使人失去适应自然的能力,且密闭空间也容易造成病邪的聚集,所以夏季虚人多发感冒。

按摩导引,强身健体以养心

      老年人不适宜剧烈运动,也不能完全静养,所以禤老认为中医的特色保健疗法在养生中应该得到充分的运用。禤老常传授患者几种在日常生活中养“ 心” 护“心”的方法。一是按摩神门穴。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是一个很好的保健穴,对于心悸、失眠等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6]。禤老教患者在睡前用拇指按摩神门穴,顺时针按摩30 下,再逆时针按摩30 下,双手交替进行。此外,也可以用手掌或鱼际按摩心脏部位,禤老还常将王不留行籽贴在手少阴心经循行穴位处,时不时按压,起到刺激穴位、促进得气的作用。此外,禤老认为老年人可以早起去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扩胸运动,练习八段锦、太极等以强身健体。但在进行保健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动作要准确到位,同时要配合呼吸的节律。例如禤老在做扩胸运动时,就讲究放松时吸气,扩胸时呼气,可以增加肺活量,锻炼心肺功能。

      总的来说,禤老养“心”为主的养生理念和各种养生方法,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强调养生不止是养身,还要养德、养心、养神。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