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油门”危害严重,希望厂家可以给出合理解决方案

 叶扬风清 2019-03-13

中国质量新闻网(实习 徐天允)2018年,汽车圈因“机油门”事件传的沸沸扬扬,甚至有人开始对直喷增压发动机的质量开始产生质疑。各个车企的“机油门”事件已成为汽车圈新的“疑难杂症”。

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减少,如何降低燃料消耗量也成为各大汽车厂商主力研究方向。缸内直喷发动机由于可以精确的控制燃油喷射量逐渐被各大汽车厂商青睐,但由于缸内直喷发动机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部分售价相对低廉的车型受限于成本问题无法使用精度较高的发动机,“机油门”问题便随之爆发。

“机油门”危害严重,希望厂家可以给出合理解决方案

歧管喷射与缸内直喷示意图,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制图

“机油门”问题之一:机油乳化

机油乳化是指机油变为乳状液体,通常在机油加注口附近呈现乳白色或乳黄色粘稠状态,并伴随异味。机油乳化现象是机油内部混入与之不相容的液体。“机油门”事件中机油乳化问题主要是因加工精度不足导致水汽或冷凝液与机油接触。通常情况下,机油中含水量在0.1%以内为正常值,根据国标GB/T 8020-2010《汽油机油换油指标》规定,当机油含水量大于0.2%时则必须更换。机油乳化会使机油中的添加剂失效,加速机油氧化并产生有害物质。机油乳化会降低机油抗剪切性,导致发动机润滑效果变差,加剧发动机内部磨损,极端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发动机损坏。

“机油门”危害严重,希望厂家可以给出合理解决方案

机油乳化现象,图片来自王魁军

“机油门”问题之二:机油液位升高

机油液位升高是指在未添加机油的前提下机油尺呈现高于最高刻度线的情况。机油增多在北方城市冬季发生概率尤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北方冬季气温低,机油流动性差,活塞运动阻力增大,为保障活塞正常运行,ECU会给出加大喷油量的信号。从示意图可以看出,直喷发动机喷油嘴与发动机缸体之间距离很近,喷油量增大会导致空燃比比值①降低,燃烧不完全。若此时活塞环密封强度略低便会致使未燃烧完全的燃油穿过活塞环流向曲轴箱,最终导致机油稀释并降低机油粘稠度。据研究表明,当机燃油稀释率大于5%时,机油粘稠度便会下降一个等级,国标GB/T 8020-2010《汽油机油换油指标》中已经明确,燃油稀释率大于5.0%时必须更换机油。当粘稠度等级下降时会影响机油润滑能力最终致使发动机内部磨损加剧。

“机油门”危害严重,希望厂家可以给出合理解决方案

机油液位升高现象,图片来自王魁军

就目前看,所有涉及“机油门”的车型均采用升级ECU软件的召回措施,这也导致部分车型在召回后出现动力衰减明显、发动机油耗增大、发动机抖动明显,车内噪音变大等问题,因此部分车主在面对此问题时宁可自己缩短保养周期也不愿召回。

“机油门”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召回车辆存在更多的问题,未召回车辆对消费者的用车成本正在持续提高,中国质量新闻网在此希望涉及“机油门”事件车企可以做到对“机油门”事件做到实质性解决,真正做到对消费者负责。

注释:①空燃比比值:空气与燃料之间重量的比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