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先贤韵致 领时代新风

 ljf2623 2019-03-13

——参观封俊虎先生精品书法展有感

董敬民

最近一段时间,每当提起笔来,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封俊虎先生,想起他年前在北京枫美术馆所举办的“匠心之美——封俊虎书法精品展”。在这次书展上,封俊虎先生的作品展出了80余幅,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对张裕钊书体的继承与探索。

封俊虎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年轻时代就以行草闻名,其行书植根颜真卿《祭侄文稿》,而草书远承颠张醉素,近范祝允明、王铎,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尺牍寸纸,都能在前人基础上熔铸己意,别开生面。近年来,他又重新拾起了自己的童子功——张裕钊书体,在担任北京交通大学张裕钊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同时,对张裕钊书法、学术等重要思想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研究。

从这次展出的书法来看,封俊虎先生对张裕钊书体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笔更加流畅。张裕钊在探索形成自己风格时,主要着眼于六朝碑版,对行草的借鉴不多,笔笔中锋的线条虽然沉着有力,但不免有着僵化呆板的嫌疑。启功先生就曾指出,张裕钊用笔“太刻”,也就是针对此点而言。封俊虎先生是写行草出身,在张裕钊书体的继承中,用笔中侧互用,很多笔画的写法都比传统写法简洁实用,应该说是后人学习张裕钊书体时在用笔上的一大突破。

二是结构置换方面更加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创作过程中,封俊虎先生称得上是结构置换的高手。他的张裕钊书体作品,突破了传统学书意义上的字字都学张裕钊的束缚,无论是《史平公碑》,还是《郑文公碑》,只要能对接得又天衣无缝,风格统一,他就会直接置换过来,使人眼前一亮充满意外惊喜的同时,却又不得不佩服作者对于传统经典字帖信手拈来的熟悉程度。这也难怪,张裕钊就是在六朝碑版的基础上独创出张裕钊书体的,封俊虎先生师其所师,可谓善学。

三是章法更加注重行气。张裕钊字字独立,意守中线,注重每个字之间的笔画呼应,这是馆阁体的影响;封俊虎先生更注意字与字之间的搭配与呼应,在棱角分明的张裕钊书体中时出行草笔意,使整幅字在沉静雄浑的基础上平添了几分灵动。封俊虎先生在继承方面一直重视“以古为新”,在创造方面讲求“意境再造”,这一点在他对张裕钊书体的改造上可见一斑。个人认为,封俊虎先生在书法艺术的探索上,已经走到了时代前列。

四是形式表现更加精细。学书法的人都知道,工具在书法效果的表现上作用巨大,有时甚至还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古代个别书家有“不择纸笔”的美誉,但实际上也只不过是夸张之语而已。故历来书家一直非常重视书法工具的选择,如张裕钊的用纸就常用粉蜡笺,用墨则讲究宿墨与新墨勾兑以增加墨色层次感等等。和张裕钊相比,封俊虎先生在选择国内精美粉蜡笺的同时,增加了对西方材料学的借鉴,尤其是他所采用的镜框式装潢引领了国内时尚。他的用墨更加大胆。涨墨的使用使得作品中的粗细浓淡的对比更加强烈,展厅效果特别突出。

总起来说,封俊虎先生学书四十余载,现在是在用自己多年来的书学领悟来重新收拾自己的童子功。成绩有目共睹,探索可喜可贺。在此,我们也更加期待,封俊虎先生能有更多的精品问世,以引领国内张裕钊书体的研究与探索更上层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