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这个“桥坚强”也有盛泽人的一份功劳

 吴越尽说 2019-03-14

在杭州西湖南面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有一座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的钱塘江大桥。这座桥开始动工兴建,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总投资540万银元。这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大家熟知,这座桥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但恐怕你不知道这座桥里还包含着我们盛泽人王庆禧的一份功劳。

 

 
 
 

1933,为连接沪杭、浙赣两铁路,国民政府筹建钱塘江大桥,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铁路桥梁工程项目。茅以升出任该工程总工程师。茅氏高徒、盛泽人王庆禧应其师之邀参与该工程,并成为茅氏的主要助手。

王庆禧(1899-1941),字云瞻,祖籍绍兴,家居盛泽镇敦仁里,婚后迁居茶叶弄后,再迁上海。王家亦儒亦商,祖父王文敏为光绪进士,父王鋆宝为乡里名儒,开馆授徒,王家开设三太染坊,家境股富。

庆禧早年入家塾习旧学,新学初兴时随表兄郑之蕃(著名数学家,清华大学数学系创办人之一)赴苏州,就读于省立第二工业学校。毕业后赴沪升入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土木科,不久转往唐山交通大学,时茅以升在该校执教,乃结成师生情谊。

1922,自唐山交通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派往沪杭甬铁路任练习工程师。1924年,王庆禧因学业优异由北京政府交通部公派赴美国留学,入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攻铁路桥梁工程,获该校土木科硕士学位,旋又往芝加哥桥梁工厂实习,复往费城美国桥梁公司任测绘工程师。1926年夏转赴欧洲考察英、德、法、比、荷等国土木、桥梁工程,伦敦、巴黎、里昂、布鲁塞尔海牙、柏林、日内瓦、罗马等地,在专业上日益精深。当年岁末,王氏怀着报国之心回国。

 
 

冬日清晨,上海黄浦江上尚有薄雾,王庆禧搭乘的货轮暂停江心,,尚待空出泊位才能靠岸。庆禧站在外舷,见一小舢摇过来兜揽生意,问王氏有否行李,可以先送去。王氏乃一介书生,不懂时弊,嘱咐水手将三只大皮箱吊下去,关照船夫直接送往下榻的扬子饭店。却说那船夫接到行李后,不往浦西摇而往浦东摇去。那时,浦东甚是荒僻,王氏情知不妙,高声疾呼,却无济于事。王氏痛心的是在海外考察积累的技术资料和图纸将付之东流。午后,船泊靠岸,王氏急匆匆到老闸巡捕房报案,看门的“红头阿三”(印度门警)见他萎靡不振不让进去,于是王氏改用英语抗议,“红头阿三”情知遇到高等华人,怠慢不得,乃带其到巡长戴维斯办公室。那戴维斯30岁左右,英国曼彻斯特人,正好王庆禧在曼城考察实习过,两人相见甚欢,竟至忘了正事。待戴氏问王下榻何处时王氏才把行李被骗走的事和盘托出。王氏再三说明皮箱内并无钱财全部是技术资料,乃半生的积累!戴维斯问得很详细,如小触板的式样、漆色,船夫的模样,驶去的方向等,之后,安慰了几句让他在旅舍静待结果。次日上午,戴维斯亲自把三只皮箱送往旅舍,经检点无缺失。王氏再三示谢,两人从此结下了友谊。

王庆禧回国后供职于广西省建设厅,任桂林公路管理局总工程师,主持湘桂公路建设。数年间,栉风沐雨,勤于任事,非常辛劳,不料公路快通时,爆发了蒋桂战事。庆禧欲以科技报国,却为军阀战争所阻,悲愤之下,辞职返沪。先后任复旦大学、大夏大学、交通大学土木工教授、教投,潜心培育工程人才。教书之余,中间也曾与复且大学教务长金通尹合作兼职于上海定中建筑公司,从事建筑工程设计。19341937年间,应其师茅以升之邀参与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成为茅氏的主要助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