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件事,马友友坚持了20年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9-03-14

谁也不会记得贝多芬时代的那些帝王是谁,

但是文化却被记载了下来,

音乐却被记忆了下来。

——伊朗音乐家Kayhan Kalhor

马友友与吴蛮合奏-《逍遥游》

琵琶与大提琴,带着古风的韵味和浑厚抒情,一曲终了,中西方音乐被完美得融合在了一起。

这是大提琴家马友友,与琵琶演奏家吴蛮的合作排练。两人的琵琶和大提琴协奏,演绎作曲家赵麟的作品《逍遥游》,琵琶古曲和宋代古乐的音调在作品中闪现。

虽然是排练,也可以看出两个音乐家和整个乐队的认真,力求带着最佳状态。情感满溢,音乐中的震撼和热情交织,不同乐器间的碰撞与融合,魅力无穷。

很多音乐评论家认为,马友友拉大提琴时可以“无所不奏”,因为他比一般的古典音乐家,更能在音乐里兼容并蓄。

吴蛮,融合了传统及现代琵琶演奏技巧,不仅集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和作曲家多重身份,也是第一位走进西方古典音乐殿堂的中国民乐演奏家。

两位乐界大师,都是跨界音乐与跨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人物,也是【丝绸之路乐团】的主要音乐家。

吴蛮与马友友受邀至白宫演出

这是马友友组建的乐队,致力于通过古代丝路的文化遗产,将东亚至欧洲,包括印度、波斯、希腊等国家的传统声音,重新呈现给世人。

1988年,马友友萌发了创办“丝路计划”的念头,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和思想交融令他心生向往,也希望通过一个契机,可以去研究其中的兴起。

拉了半辈子大提琴的他,曾经有段时间“质疑”过自己——

当你和一件擅长的事情一同长大,就没太多别的选择余地了。可我对其他很多事情也都有兴趣,时常会想自己是谁,怎样感受这个世界,有什么语言能够与世界上其他70亿人分享?

他选择了发起“丝绸之路音乐计划”的项目,邀请全球60多名音乐家合作,尝试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融合。

2000年,马友友与丝绸之路乐团成立。他与美国、阿塞拜疆、伊朗、日本、朝鲜、蒙古、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国家的音乐家,创作了很多风格迥异、色彩缤纷的乐曲。

曾经的商旅文化之路,也成了一条有爱的音乐艺术之路。在和音乐家合作的过程中,马友友甚至觉得,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神奇民族乐器,简直都是失散多年的同胞“兄弟姐妹”

不管与大提琴、琵琶、西塔琴,还是中东鼓融合,都能创造出另一种风情的和谐精妙,果然作为没有边界的世界语言,音乐是最感动的存在。

马友友与音乐家故事的背后,是对音乐意义的深刻探讨

马友友和他的丝绸之路合奏团,还被拍成了纪录片,名叫《陌生人的音乐:马友友和丝绸之路》(The Music of Strangers)。这部影片在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映。

他与丝路乐团2016年的作品《歌咏乡愁》(Sing Me Home),也荣获了“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大奖。

到现在,马友友和丝路音乐家们,已经为“音乐计划”项目坚持了将近20年。

虽然当时还有一些古典音乐传统的“捍卫者”质疑他的行动,说马友友“背离了古典音乐的道路”,但他已经用音乐和行动证明,这些被带到世界的乐曲,都是值得的。

我与‘丝路’的所有乐手们互相信任,我热爱与这些人合作——我们在一起,是为了某一样比‘自我’更大的事情而努力。

在马友友看来,世界上的冲突和战争,其实都源于跨文化中的不理解。但音乐却能化解所有的误会和憎恨,这就是它的伟大之处。

丝路乐团每到一个地方,都从音乐里带来了包容、欢笑和爱,人们就是这样认识,从陌生慢慢变得紧密相连。

我希望音乐能与政治和经济平起平坐。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人们就能过上更快乐、更美好、更有创造力的生活。

真正的音乐家,就是那些尊重历史,理解音乐中不同情感层次的创造者。这是马友友的初心,也是他的音乐灵魂。

视频来源:Youtub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